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4-06 16:05:04
原標題:球囊擴開“生命路” 青島市市立醫院微創技術延長透析病人“生命線”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對于血液透析病人來說,血管通路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血液透析病人用的最多的血管通路就是動靜脈內瘺。
動靜脈內瘺就是通過手術將患者的靜脈與臨近的動脈進行皮下吻合,術后常規需要8-12周成熟,便可用于血液透析建立體外血液循環的血管通路。很多尿毒癥患者就是靠它來“清洗”血液。
“瘺”的建立需要選取人體合適的血管,滿足一定條件的血管才能用于造“瘺”。而且“瘺”的使用壽命有限,一般情況下2-4年,便會出現狹窄、栓塞等,從而結束他的壽命,一般情況下病人需要選擇新的血管,重新造“瘺”。
日前,72歲的馬大爺(化名)就面臨這樣一個難題。
球囊擴張修復狹窄的血管通路
馬大爺患尿毒癥在外院血液透析治療已5年余,因動靜脈內瘺功能不良1年來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血液凈化中心副主任孫健為其檢查發現,馬大爺目前使用的左前臂動靜內瘺血管雜音微弱,極大可能隨時堵塞。為了維持透析,馬大爺既往還做過雙側頸內靜脈半永久管置入及股靜脈臨時管置入,右側上肢做過三次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孫健副主任立即為病人上述所有“血管通路”進行了超聲檢查,發現馬大爺雙側頸內靜脈及股靜脈血管已經閉合,右上肢的三次動靜脈內瘺也早已“年久失修”,沒有重新建立血管通路的可能,而目前勉強能維持透析的左前臂動靜脈內瘺有兩處比較嚴重的狹窄:近瘺口狹窄長約5cm,最狹窄處直徑僅0.8mm;近肘部狹窄長約4cm,最狹窄處直徑僅1mm,隨時可能內瘺失功,危及患者生命,病情已刻不容緩。
本部血液凈化中心主任臘巖立即組織和帶領血液凈化中心血管通路組成員進行病情討論,由于病人內瘺長時間功能不良,透析不充分,一般情況差,一旦堵塞,行中心靜脈置管可行性小。另外,由于左前臂動靜脈內瘺兩處狹窄距離太長,行開放修補術效果較差。
開通這兩處狹窄是目前維持病人透析的唯一希望,否則病人需要重新“造瘺”,這樣一方面耗費了病人的血管資源,另一方面新“瘺”的建立需要8-12周的時間,病人等待時間太長。
綜合病人情況,科室制定了從病人前臂入路的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術的方案,開通兩處狹窄。
手術當日,孫健副主任醫師克服了前臂血管細、置入血管鞘難度大、導絲通過多處嚴重狹窄等手術難題,僅僅用了半小時就順利開通多處內瘺狹窄,打通了病人“生命線”。
讓有限的血管資源得到“無限”的延長
隨著血液透析人數的不斷增加,尤其是糖尿病腎病、肥胖病人、老年人患病率增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問題已成為首要問題,其中狹窄是動靜脈內瘺最常見的并發癥,傳統多采用開放手術,不僅創傷大,關鍵浪費病人寶貴的血管資源。
而臨床上很多病人需要長年透析,透析二三十年的病人不在少數,如何讓有限的血管資源,得到最長久的利用。延長“瘺”的使用壽命,成為臨床醫生的一個重要課題。
馬大爺所接受的超聲引導下的球囊擴張術具有實時顯示、多角度影像、無需特殊設備場地、無需造影劑、減輕病人住院負擔等優點,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有限的“血管”資源,得到反復多次的修復使用。自2018年以來,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血液凈化中心已為近百名病人開展此項技術。該技術也獲得青島市市立醫院C類臨床診療技術創新基金。
引領青島市血管通路新發展
近年來,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血液凈化中心緊跟國際和國內血管通路新理念,發展血管通路亞專業特色,在青島市率先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團隊,并開設血管通路門診,舉辦青島市首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會議。常規開展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動靜脈內瘺修補術、中心靜脈置管術(臨時管、半永久管)、動靜脈內瘺腔內成形術(球囊擴張術)等,國內首創了三點隧道式動靜脈內瘺淺表化術,青島市率先開展了超聲引導下導管鞘介入中心靜脈置管術,把微創理念引入血管通路手術,最大程度保護了病人血管資源,延長了病人血管通路使用壽命,引領著青島市血管通路發展方向,大大提高了我市及周邊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存質量。
專家介紹
孫健 副主任醫師 本部血液凈化中心副主任
專業擅長:
主要從事腎臟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尤其對繼發性腎臟病,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尿酸相關性腎臟病等有豐富診治經驗,具有血液凈化血管通路介入技術專業能力證書(高級),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和維護有很深造詣,如AVF、AVG、PTA、CVC等有豐富臨床經驗,首創了三點隧道式淺表化手術,建立了血管通路“微創引領”理念。
專家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專家門診地點:市立醫院本部(膠州路1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