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03-16 06:03:03
原標題:發現山東手造丨濱州蓮花燈:花瓣堪稱一絕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蓮花燈是濱州市特有的花燈制作技藝,當地有過年過節扎制蓮花燈的習俗。
山東省非遺項目——蓮花燈制作技藝傳承人王相華是濱州市惠民縣淄角鎮土戶王村人,他做的蓮花燈因為具有古典神韻和團圓祥和的寓意,廣受人們歡迎。
蓮花燈由高粱稈、竹簽和彩色紙張扎制而成,需要經過扎骨架、捻花瓣、剪穗頭等十幾道工序。
王相華盡管已經73歲,一雙巧手卻比年輕人還要靈活。他先把長短粗細合適的高粱稈和竹簽扎起來做燈架,再糊上白紙,大致外形就出來了。
“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光是把高粱稈彎曲成形就得有技巧,彎不好就折了。細竹簽是把竹子劈開慢慢打磨出來的,粗了細了都不合適?!蓖跸嗳A一邊制作,一邊講述著心得。
花瓣制作需要3道工序,把大小合適的多層彩紙用繩子固定在花軸上,再壓出花瓣紋路,之后取下,順著紋路將一頭捏起來,花瓣就完成了。制好的花瓣一頭抹上漿糊粘在燈架上,花頭朝下一層一層疊加組成燈身。
“一個蓮花燈要用66個花瓣,上下粘8層,不僅要仔細,還要造型好看。燈上的蓮花裝飾,是把花瓣另一頭也捏在一起,一層層捆扎在高粱稈做成的花托上,插上細竹簽,跟荷葉一起固定在燈架上,荷葉制作和花瓣差不多。剪穗頭是最簡單的,把彩紙疊好一條一條剪,剪好后一抖,穗頭就整齊地展開了?!蓖跸嗳A說,他干了幾十年,一天不閑著也只能完成4個,可見工序之繁復。
王相華家做蓮花燈源于明代,從古至今,家里祖祖輩輩為富家大戶扎燈,光給以前魏氏莊園的魏氏家族扎燈就有祖孫六代。那時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以能掛上這種“聚財氣”“聚人氣”的蓮花燈而自豪,所以他家也因獨門手藝而衣食無憂。
“這是我家祖傳的手藝,我小時候跟著爺爺趕集賣燈,一毛五一個,過年圖個喜慶。一個集能賣五塊錢,就高興地唱一路?!蓖跸嗳A說。不過,這門手藝只在年節“吃香”,平時卻鮮有人關注。平日里,王相華就守著家里的10畝地。
“蓮花燈雖然掙不了多少錢,可到底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我就本著一個原則,不掙錢手藝也不能丟?!币驗橘M力又不掙錢,年輕人不愿意干,王相華一度擔心這門手藝會慢慢失傳。
199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做的蓮花燈入選山東美術館舉辦的“山東省民間美術展”,受到眾多美術家和民俗專家的關注。
近幾年,形勢更加向好。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縣里市里甚至是市外省外舉辦展覽會、文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時,王相華都受邀參加,不但能賣燈,還能拿到補助,并與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一起交流。
據有關專家介紹,現在全國只有南京夫子廟和山東惠民兩處有手工蓮花燈,夫子廟的蓮花燈的花瓣是朝上的,王相華所做的這種燈因為花瓣朝下,在工藝上更占優勢,所以在他們眼里,這堪稱民間藝術一絕。
如今,找王相華訂燈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升至100元一個。因為成品不好運輸,外地顧客一般會訂半成品,王相華就給他們放全材料、扎好架子、做好花瓣,由他們自己粘貼。
在王相華家里,他的兒子、孫女都學會了做燈。他還印制了名片,方便訂貨單位聯絡。土戶王村的七八戶村民,也師從王相華,學會了制作蓮花燈,有訂單時就去幫忙,既練手藝又能賺錢。下一步,隨著惠民縣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蓮花燈制作技藝將被打造成一個特色旅游項目展示給廣大游客。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小小蓮花燈將進入更廣闊的大眾視野當中。
蓮花燈制作技藝傳承人王相華:這門手藝是祖傳下來的,不能到我這一輩就停下來了。因為掙不了多少錢,年輕人都不愿意做,我之前一直很擔心會慢慢失傳。現在好了,這門手藝進入了非遺名錄,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現在,濱州市各所中小學經常邀請我去教學生們做燈,學生們也很愿意學。能走到這一步,我感到欣慰,也意識到自己身上責任的重大,我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好好傳承下去。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人們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我相信,蓮花燈制作技藝也將隨之發揚光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