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7-12 10:48:07
原標題:專家痛批“路虎堵寶馬”事件唯流量、炒熱度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一場自導自演的網絡鬧劇終于塵埃落定,在炒作160天后,“路虎堵寶馬”事件落下序幕。7月10日,淄博警方發布通報,經公安機關調查,淄博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依法查處一起尋釁滋事案件,“寶馬占路虎車位被堵”的信息為不實信息,系崔某某(網名“噸姐”)為博取眼球在網絡平臺編造發布,違法行為人崔某某被依法行政拘留。
“噸姐”崔某雖然已經被拘留,但是對于事件的討論依然沒有停息,“噸姐”如何被處理?這場“鬧劇”的背后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據山東祥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帥介紹,崔某為了博取眼球,賺取流量,而制造了所謂寶馬堵路虎的網絡熱點,導致網友上網環境受到嚴重影響。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可以五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罰款,其中就規定了散播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擾亂公共秩序的情況,崔某就構成了散布謠言,擾亂公務罪。
通過梳理崔某的視頻可以發現,當其流量下降時,就不段有新的橋段出現,比如“噸姐”不斷設計法院起訴、百萬花瓶放車內、藏獒被毒死等故事情節,持續吸引大家的關注。
對此,資深媒體人、山東臺評論員張國珩認為,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拉流量”。“雖然事件是自編自演自導的荒誕的鬧劇,但是回過頭來看,占車位、強行堵路這種事情,是不是在你我之中經常發生呢?就是因為跟網民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才會在短時間內聚集了有20萬人去關注。”
誠然,噸姐的“熱度”不退,除了自我炒作,以及事件本身的爭議性,但也逃不開平臺的“推波助瀾”。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張冠文表示,平臺通過算法將信息不斷推薦給更多的網民,圍觀群體越來越大,賺得的流量也會越來越多。平臺與博主之間存在利益分成,一旦高流量博主獲利,平臺也會獲得豐厚利潤。但這看似完美的利益鏈條,最終卻因觸碰“紅線”破碎。
“我個人認為這個通告發布的還是有點晚,因為它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過去160天五個多月了,官方通報盡量在事件發生初期進行調查,使這件事情再產生更大影響之前就把它扼殺掉,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把這個環節前置。同時,相關部門對互聯網秩序的整治,不僅僅應該以封號了之。從長遠來看,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平臺要掌握收集他個人的身份信息,然后給他建立一個信任等級,他如果發布這條信息,應該給他一個時間限制,讓他在網絡上噤聲,這樣提高了他們違法的成本。相關部門應該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并對平臺進行整治,斬斷他們在利益體中互為推動的這種關系。”
外在機制的健全需要時間,網民的自我塑造也不可或缺。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每個人都是公共信息資源的發布者和使用者,因此每位網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這個空間的客觀真實,營造網絡空間文明清朗。
閃電新聞記者 郎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