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3-05 07:30:03
原標題:山東:“技能興魯”邁出新步伐
來源:人民網
近幾日,微信群里頻傳山東省12個省級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技能興魯行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信息。看后,感到:無論是文件內容,還是發文方式,力度都不一般。
一、《若干措施》文件的特點
(一)文件規格特點。省級文件類型多種,規格多樣。像山東省人社廳這樣,協調12個省級部門,專為技能人才發文,不容易也不多見。這種發文方式的特點是:涉及面廣、陣勢壯觀、“殺傷力大”。12個省級部門直管各自全省系統的部門,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言而喻。
(二)文件內容特點。省級政府部門落實國家出臺的文件。一個常見的方式是以制定本省文件的方式推進各級相關部門落實。文件內容的特點是:直搬+微改+自創三結合。
“直搬”是應該的,“微改”是鼓勵的,“自創”是必須的。
從創造性角度看,“微改”和“自創”都屬創新范疇。
從價值性角度看,省級落實類文件質量高低的區別在于三者內容占比。
有的省,“直搬”內容占比≧“微改”+“自創”,文件的影響力自然比較有限;有的省,“直搬”內容占比≦“微改”+“自創”,文件的影響力自然比較有效。有的省,“自創”內容占比高達50%以上。這樣的文件,質量更高。
以技能人才為例,國家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多年來出臺了若干個重要文件,對技能人才工作進行了部署。各省均有相關文件出臺。近幾年,山東省人社部門出臺多個文件,加大力度推進技能人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2020年,山東省技能人才已達134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30萬人,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06萬人,居全國第一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師學院45所,技工院校數量和技師學院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近一半來自技工院校。
在此基礎上,山東省人社廳最近又協調12個省級部門聯合出臺力度更大的《關于開展技能興魯行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魯人社發〔2020〕18號)。該文件屬于“自創”類內容占比高的一類。
二、《若干措施》內容的創新
(一)“自創”類認識:
本文件“自創”類認識頗多,列舉部分:
1.發揮市場在技能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增強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
3.努力破解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
4.增強技能人才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
5.不斷壯大技能人才規模,形成產業集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推動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6.以普遍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就業創業能力為目標,以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和政府補貼培訓為主要形式,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創新培訓為主要內容,向有培訓意愿的各類群體提供培訓服務,構建資源充足、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載體多元、方式科學的培訓組織實施體系。
點評:
1.《若干措施》中展示的“自創”類認識內容,是政府對該項工作指導性思想和政策性意見的表達。用形象的事物來比喻,這類“自創”類認識是政府邁出的思想“腳步”。思想“腳步”促成政策“腳步”;政策“腳步”引領該領域機構和人員的“腳步。其作用不可低估。
2.《若干措施》的上述6個認識不僅適用于山東省,也適用于全國。
(二)“自創”類政策:
本文件“自創”類政策頗多,列舉部分:
1.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預警機制。
2.打造高技能人需求信息共享機制。
3.推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單位為主體、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
4.以政府補貼為引領,鼓勵支持企業,有計劃開展職工崗位技能培訓,推動企業建立技能人才長效培養機制。
5.鼓勵企業建立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同等對待、互通互轉的技術工人崗位制度。
6.建設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為主體,校內競賽與校外競賽、省內技能競賽與中國技能大賽和世界技能大賽相銜接的競賽體系。
7.每年組織一次全省“技能興魯”鄉村振興技能競賽系列活動。
點評: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技能人才的研究、培養、激勵與其他類型人才一樣,取得了進展,但相比之下,弱,是長期性、普遍性特點。
2.國家已進入新發展階段,在這樣的特殊發展階段里,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如何在原有基礎上,擴大面,創新點,推出高效能的政策供給,山東省12個部門共同攜手出臺《若干措施》邁出了與山東省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政策新“腳步”。可喜可賀!
(三)“自創”類措施
本文件“自創”類措施頗多,列舉部分:
1.用5年左右時間,遴選建設10所左右技工教育優質校,每所學校給予500萬元的建設補助資金;遴選建設30個左右優質專業(群),每個專業(群)給予200萬元的建設補助資金。
2.對“齊魯大工匠”“齊魯工匠”領銜創建的“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給予一次性30萬元、5萬元創新資金資助。
3.全面推行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到2023年在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全覆蓋,實現企業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
4.在全省遴選建設100所左右具備良好評價資質條件、社會公信力高、注重公益效果的第三方評價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活動。經認定的人員,納入全省技能人才數據庫,并由用人單位兌現相應待遇。
5.建立第三方評價機構信用檔案和退出機制,制定第三方評價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對違規失信、惡意競爭、管理失序的第三方評價機構依法予以懲戒。
6.到2025年開發公布不少于500項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
7.每兩年選拔100名左右同時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山東省技術技能大師”,按規定予以獎勵。
8.每年遴選200名左右高技能領軍人才赴國內知名企業和先進制造業國家進行技能研修培訓,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9.每年組織不少于60項“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省級重點賽事,帶動各行各業立足本職崗位開展練兵比武活動,實現全省參賽人員3年不少于1000萬人次。
10.對我省培育或引進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銀牌、銅牌和優勝獎的選手,分別給予6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點評:
1.政府文件中,措施也是政策的一種,但措施比政策性決定更加具體。上述十條都具政策特點,但因為有具體數據,就成為與政策性決定相對的政策性措施。
2.從內容的角度看,上述十條政策性措施各省文件都會有,但結合到具體數據,山東省“自創”類措施特征明顯。如,“對我省培育或引進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銀牌、銅牌和優勝獎的選手,分別給予6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就是山東省“自創”的,在全國各省此類政策性措施中屬最高的。
三、兩點建議
(一)山東省的經驗值得借鑒
進入新發展階段,2020年,山東省經濟總量僅次于廣東和江蘇,位列全國第三。經濟體量大,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順應國家新發展格局和山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這一大勢,山東省人社廳及時協調12個省級部門聯合出臺《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做法和《若干措施》的內容,在當下時節,尤其值得兄弟省市借鑒。
(二)省級文件內容結構的期盼
從我國技能人才工作整體情況看,省級文件承上啟下,作用巨大。省級文件“直搬+微改+自創”三者的結構比例不僅直接影響文件的質量,也與實際工作成效的“鉤”掛得很緊。建議各省即將出臺和未來出臺的技能人才文件,“微改+自創”的比例大一些,特別是“自創”的比例,能像山東省《若干措施》這樣,更大一些。(黃景容)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