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0-05-27 17:01:05
人民網濟南5月27日電(宋翠)記者從山東省政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續建設,目前山東省骨干水網工程總長度已達1459公里,設計調水能力20.4億立方米,供水范圍已經覆蓋全省除臨沂、日照、泰安之外的其他13個市。
“一是‘一縱多橫、兩湖多庫、三源多口’骨干水網工程格局加速形成。”山東省水利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馬承新在會上介紹說,“一縱多橫”是指山東省水網干線調水、輸水工程,大致劃分為南北縱向和東西橫向輸水干線工程。縱向調水工程從山東魯南臺兒莊泵站一直延伸到魯北德州的南水北調南北干線,跨越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五市,全長487公里。東西方向有南水北調濟平干渠工程、小清河段工程,引黃濟青工程,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黃水東調工程和正在建設中的青島市黃水東調承接工程。這些縱、橫向工程構建起了全省骨干水網輸水工程“大骨架”。
“兩湖多庫”是指水網中的調蓄工程。這些調蓄工程主要有:南四湖、東平湖兩座省內最大的湖泊和大屯水庫、臥虎山水庫、雙王城水庫、峽山水庫、棘洪灘水庫、王屋水庫、邱山水庫、侯家水庫、門樓水庫、米山水庫等眾多大中型調蓄水庫。利用這些湖泊、水庫對水網調度的水量進行蓄存、調劑,然后分配到各用水戶。
“三源多口”是指山東省骨干水網已具備聯調聯配黃河水、長江水、本地水三大水源的能力,這個能力通過引黃濟青口門、黃水東調口門、濟平干渠口門、平陰田山電灌站口門等設在黃河沿線和南四湖、東平湖、峽山水庫等處的多個引水口門來實現。通過骨干水網眾多口門對黃河水、長江水、當地水進行引水調度,有計劃的進行引水分水配水。
“二是水網調度運行體制機制加速形成,初步實現了骨干水網統一調度管理。”馬承新表示,山東省骨干水網工程情況復雜、運行管理單位多,建設科學高效的調度運行體制機制十分重要。2019年省級機構改革,省水利廳專門設立調水管理處,負責全省跨區域調水統一調度管理,組織編制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并監督實施。
成立了山東省調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心,對引黃濟青工程、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進行統一運行管理。組建了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公司對南水北調干線工程進行運行管理。山東水發集團成立了山東水發黃水東調工程有限公司對黃水東調工程進行運行管理。
“我省骨干水網工程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鄉村文明建設等多功能于一體,是綜合性、戰略性的大型調水工程體系。骨干水網建成運行以來,效益發揮逐年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馬承新欣慰地表示,一是調水效益。自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通水以來,截至目前,全省通過水網工程累計調水量已達到126.47億立方米,其中,調引長江水46.24億立方米、調引黃河水66.13億立方米(不含沿黃各市引黃灌溉水量)、當地水(東平湖、峽山水庫、大沽河等水源)14.1億立方米。
“骨干水網工程在我省最需要的時候、最關鍵的時刻,起到了穩定民心、穩定發展作用。”馬承新說,生態效益方面,南水北調工程先后向南四湖、東平湖及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水庫生態補水3.74億立方米;累計為小清河補源2.45億立方米,為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1.65億立方米,確保泉水四季噴涌,彰顯了濟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引黃濟青工程通水運行30多年來,補充地下水約6.89億立方米,改善了區域土地狀況,保護了生態環境。調水工程所到之處,水生態環境均得到較好改善。
三是防洪效益。梁濟運河、柳長河、小運河、趙王河、周公河等河道的防洪排澇功能得到加強,臺兒莊泵站等工程極大地提高了工程所在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東平湖洪澇北排、南排通道打通,濟平干渠同時具備東平湖洪水東排能力。
其次,還有灌溉效益、航運效益和鄉村文明建設效益。山東省骨干水網工程連通南四湖、東平湖、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不僅僅是供水生命線,調水工程沿線水土保持措施、綠化防護林帶,已經成為齊魯大地上鑲嵌的一條條藍色飄帶和最美麗、最柔和的綠色長廊,為沿線廣大群眾營造了人水和諧的良好生態人居環境。
“按照省政府批復的《山東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未來,我省還要進一步完善調水工程線路,優化骨干水網結構。”馬承新表示,目前正在推進一批新的調水、蓄水工程,這些工程建成后,將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山東水網大格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