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12-17 04:47:12
□ 本報記者 呂光社 王德琬
本報通訊員 包慶淼 劉淑燕
“通了,通了……”伴隨著流水打在鐵皮水桶的“咚咚”聲,泗水縣泉林鎮后尤村的尤昌剛興奮地喊起來。“沒想到還能喝上自來水,這多虧了柳書記啊!”他口中的柳書記,是泗水縣扶貧辦派駐泉林鎮后尤村第一書記柳偉。
后尤村位于泉林鎮駐地北2公里,全村共有57戶180人。今年7月份,柳偉被組織派駐到泉林鎮后尤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路。他沒想到,這個不足百戶的小村莊竟是個“燙手山芋”,村級班子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是個典型的“雙弱村”,早有“一路三尤,神仙發愁”“三尤加一花,神仙也白搭”的順口溜(三尤:前尤村、中尤村、后尤村,一花:花園村)。為徹底改變后尤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柳偉任職后燒了“三把火”,后尤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逐漸走上了強村路。
暖心窩:
村民再也不喝“苦水”
駐村后,為掌握村莊的真實情況,柳偉多次與村干部、老黨員及群眾代表座談交流,挨家挨戶地走訪,拉近與村民的距離。
當柳偉來到村民尤昌存家時,剛走進大門,他看到尤昌存老兩口正小心翼翼地將盛滿水的水桶從三輪車上抬下來,累得氣喘吁吁。通過與老兩口攀談,柳偉這才了解到,他們家雖然有自備井,但井水苦澀,只能用來洗洗涮涮,根本不能飲用做飯。尤昌存告訴柳偉,像他們家這種情況的還有很多,村里一直沒通自來水,村民都是打自備淺井吃水,但很多村民家的水都是“堿水”“苦水”,不好喝。
為了后尤村早日接通自來水,柳偉馬不停蹄地協調縣水務局和鎮政府,在他的積極爭取下,縣水務局答應免費提供全部材料并支付部分施工費,其他費用由鎮政府擔負。短短一周的時間,群眾沒花一分錢,自來水管道就鋪到了家,村民再也不用吃“苦水”了,后尤村的老百姓對柳偉紛紛豎起大拇指。
鼓口袋:
為村民開出“致富良方”
面對后尤村多年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難題,有著多年農村工作和扶貧工作經驗的柳偉深知,產業扶貧是脫貧的根本之策,他決定利用扶貧資金建設扶貧項目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柳偉考慮到,雖然設施大棚、養殖、加工、觀光農業等項目利潤可觀,但對經營管理者要求較高,后尤村留守人口老弱病殘居多,能參與經營者少之又少。而光伏電站項目對勞動力要求低,具有一次投資、長期收益等優點。后尤村閑置宅基地較多,為增加村民及村集體收入,在廣泛征集村干部和村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柳偉決定利用這些閑置土地發展光伏發電項目。
他的想法得到了縣下派辦和泉林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從規劃到落地,項目僅用了不足兩個月的時間。11月初,投資10萬元扶貧資金建設的26KW光伏項目竣工,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近2萬元,村民利用閑置的宅基地每年也有1000元的租金,能持續收益25年。村民紛紛點贊:“光伏項目真是好,曬著太陽點鈔票!”
抓黨建:
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后尤村共有黨員13人,村支部、“兩委”由4人組成,其中2人交叉任職,原村黨支部書記由于年齡等原因于年初辭職,1名支部委員得病不能工作,2名年輕委員經常在外打工,村內工作靠文書開展。村級班子工作執行力差,服務群眾意識不強、能力弱,黨員參與村內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明顯,成為名副其實的村級班子軟弱渙散村。
針對這一狀況,柳偉將基層黨建規范化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8月下旬,增補尤昌利為支部委員,任村黨支部書記,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隊伍,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帶領黨員外出考察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升整體素質。嚴格辦事程序,大事小情按照村“兩委”提議、黨員大會商議、村民大會決議的程序進行,形成結果進行公示。
為增加群眾對村黨員干部的信任,柳偉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帶頭表態,自己不花村里一分錢,從自己家中拿出2000元錢交給村里,作為保證金,若有違犯,加倍罰款,要村民監督。通過這些舉措,后尤村黨員先鋒形象樹立起來,村級班子凝聚力、號召力、執行力顯著增強。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