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5-02 08:07:05
■編者按 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上,本報推出“接續(xù)奮斗 凱歌前行·青春對話”欄目,讓年輕一代和老一輩英模先進坐在一起,就共同關(guān)心的話題,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敬請關(guān)注。
對話人
許振超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jīng)理
劉 起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操作一大隊橋吊司機
□ 本報記者 李媛
1974年,只上過兩年初中的許振超來到青島港,當上了一名碼頭工人。從“一鉤準”“一鉤凈”到“無聲響操作”,許振超自學成才,練就了眾多絕活,并帶領(lǐng)團隊先后八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
勞動節(jié)來臨之際,年輕橋吊司機劉起與這位“大國工匠”一起,展開了一場青春與奮斗的對話。
劉 起:許老師,您年輕那會兒干工作,環(huán)境艱苦、機械設備也落后,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我剛開始學徒時出了兩次事故,差點就辭職了。
許振超:我們那會兒碼頭工人都被叫作“老搬”,出大力、流大汗,還不被待見。我當時家里條件差,初中畢業(yè)就沒法繼續(xù)上學了,就到工廠當工人。
開始工作時,有一次師傅讓我給一臺三相鼠籠電機換向,我哪里懂啊,結(jié)果就出了丑,但是我沒有氣餒。因為我對自己有個認識,就是當一名好工人。所以我就下決心要克服困難,別人會的我要會,別人不會的我也要會。后來,不論是干裝卸工、電工、門機還是橋吊司機,遇到再難、再復雜的活我都不會縮手縮腳。你要是能撲下身子老老實實地學,扎扎實實地干,慢慢鉆研大膽嘗試,問題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劉 起:以前港口對咱們司機的工作標準要求是“四懂三會”,這個要求就是拿到今天也很難,“七項全能”沒幾個人能做到,您當時是怎么做到的?
許振超:記得是1988年,隊里的一臺橋吊控制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請外國廠家的工程師來修。人家干了12天,一下子掙走幾萬元,這對我刺激很大。如果自己會修,這筆錢不就省了嗎?所以我就開始一個元件一個元件地分,一條線路一條線路地測試,用了4年時間才倒推出復雜密集的12塊電路模板的圖紙,攻克了技術(shù)難點。一次,一臺橋吊上的一塊小信號轉(zhuǎn)換板壞了,就是因為我懂,花8元錢買回一個運算放大器就把問題解決了,要擱以前,不會修就得換一塊板,得花3萬元。這就是我常說的,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劉 起:我讀大專那會就知道您,后來來到青島港,我就立志要像您一樣做一名速度最快的橋吊司機。現(xiàn)在,您對我們年輕人還有什么期望?
許振超:我?guī)ьI(lǐng)團隊,多次打破集裝箱裝卸船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出世界第一的裝卸效率。在這個領(lǐng)域里,中國的碼頭工人挺直了腰桿。
我們的青春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是都有著相同的夢想,要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干就干第一,爭就爭一流。同時,我提醒你們年輕人,我們現(xiàn)在有了世界一流的碼頭,有了一流的裝備,那我們就要干出世界一流的水平和它匹配才行。你們以我為目標可以,但我更希望你們超越我,而且碼頭的現(xiàn)代化大生產(chǎn)和高效率需要工人當中涌現(xiàn)出更多的能工巧匠、技術(shù)能手,我們時刻都要有緊迫感,不能停止學習。
劉 起:現(xiàn)在,我們年輕人應該怎樣弘揚工匠精神?
許振超:以前我們練“穿針”的絕技時,讓司機操作吊具從40米高度全速下降,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把電焊條插到地上的啤酒瓶口中。很多人當時都覺得不可能,但我就有這個心氣,要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堋T谟辛嗽鷮嵉幕竟A(chǔ)上要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解決工作中的難點。
至于“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就是精益求精、打磨細節(jié),做個能工巧匠。如何成為一名能工巧匠,就是不斷學習,找差距想辦法。還有一點很重要,年輕人要把熱愛勞動當美德、把鉆研技術(shù)當樂趣。事實證明,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lǐng),掌握一手好技術(shù),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能在勞動中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xiàn)價值、展現(xiàn)風采、感受快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