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9-03-19 09:25:03
張磊的老伴展示了當年所簽訂的借款擔保合同。
如果每月12%的高息返利沒出現異常,濟南老人張磊(化名)仍會做著自己的發財夢。他沒想到自己的23萬養老錢僅僅投資了2個多月,承諾高息回報的“新開達”公司就關門了。四年來,張磊一直盼著要回23萬養老錢,但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張磊投資的“新開達”公司全名是山東新開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歷下區分公司,該公司在沒拿到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就以高息回報吸引退休老人投資。目前,該企業兩名負責人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判刑,但是仍有投資者的款項沒有要回。
誘惑
為實體企業借款,月收益高達12%
“2013年時,歷山路與山師東路路口附近出現了一個叫‘新開達’的投資理財公司,里面裝修得不錯,經常有老年人進進出出。”今年71歲的張磊住在山師東路附近某小區,退休后經常在這附近散步,他每次路過“新開達”時都會收到一些有關理財投資的宣傳彩頁。
據張磊介紹,“新開達”所謂的投資項目就是為河南多家實體企業提供借款擔保,當時工作人員宣稱資金絕對安全,而且可以獲得高出銀行存款利息3倍的收益,到期后會歸還本金。“每月收益率能達12%,的確比放在銀行里掙得多。”張磊說,當年有很多投資理財公司,這種收益率已經算低的了,而在他看來,收益率稍低,安全性就會越高。
“‘新開達’的工作人員還帶著我們去河南的企業實地考察。”張磊說,他在實地參觀了廠房后感覺河南當地企業比較正規,也就放心進行了第一次投資。這次投資,張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了10萬元,不僅收益高,而且真的在到期后返還了本金。
意外
投資僅2個多月,“新開達”就關門
“第一次投資時,返利都很正常,也可以正常提現。”嘗到甜頭后,張磊想繼續投資,他說“新開達”持續運行了一年多沒出問題,他認為該公司是比較安全的,于是在2014年11月20日進行了第二次投資。“加上第一次投資的本金和利息,第二次一共投了23萬。”
記者注意到,張磊第二次投資合同約定的借款期限是自2014年11月20日起至2015年2月19日止,借款的月收益率為12%。該合同不僅約定了雙方的權利和責任,還約定了違約責任。
然而,看似正規的合同背后卻隱藏著“危機”。據張磊介紹,他在2015年1月就得知“新開達”出現了提現異常的情況,沒多久他來到“新開達”辦公場所發現已經人去樓空。
后悔
23萬投資款不知何時能要回
為啥看似靠譜的“新開達”投資理財公司會突然關門呢?“聽說是資金鏈斷裂了!”張磊說,“新開達”投資理財公司其實是山東新開達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且山東新開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歷下區分公司還改名為山東新開達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濟南歷下分公司。
采訪過程中,張磊拿出了曾經懸掛在山東新開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歷下區分公司辦公室內的相關證件。營業執照和《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顯示其機構名稱為山東開達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并非山東新開達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歷下區分公司,這就意味著位于歷山路的“新開達”投資理財公司并沒有開展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
“公安部門立案了,法院也判了,但是我們的錢還沒有要回來。”張磊說,他盼著最初的23萬元投資本金能夠正常返還,但是“新開達”相關負責人已經判刑,23萬元養老錢仍然難要回。
(生活日報首席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閻玲慧 劉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