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銳大眾移動端
2019-01-16 09:21:01
山東生態環境改善讓省外人士紛紛點贊——
從“一度擔心”到“刮目相看”
從最初的“一度擔心”到現在的“刮目相看”,70多歲的臺灣客商王秋林對萊陽市濯村的生態環境改善有著切身體會。
“找不到水沖的廁所、生活極不方便。”這是十幾年前王秋林到濯村考察時的印象。如今濯村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櫻花小鎮”遠近聞名。王秋林也在此創辦了萊陽泰瑞花卉有限公司,成了“新濯村人”。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藍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像王秋林一樣,許多在魯省外人士都為山東的生態環境改善點贊。
42歲的姚惠峰是東營海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老家是浙江嘉興。海德新材料是一家專門生產丙烯酸丁酯的化工公司,而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利華益集團正好有該項廢料產生,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公司毫不猶豫落戶利津,一年僅運費一項就可節省幾千萬元。
近年來,環境保護政策不斷加碼,姚惠峰也曾擔心影響企業的效益,但很快認識到治理環境不是一陣風,必須轉變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做法。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公司將廢料燃燒產生的熱能供生產使用,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還聘請專家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環保手續齊全,年產值達到2.7億元。
“環保會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企業長遠發展,企業唯有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跟上轉型升級的步伐,才能適應當前的新環境,才能留住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姚惠峰說。
“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是我對濟南的最初印象。那里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如彩畫一般的北濟南,可與南蘇杭相媲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劉紅來自廣西,她在濟南求學多年,親眼見證了濟南的變化。她用詩意的語言表達對濟南的熱愛:“如今的濟南,天清氣朗,惠風和暢。人們可以迎著晨風,品日出霞光;可以伴著星月,賞日暮斜陽,希望這樣的美能夠定格。”
2012年,李光全從浙江省委黨校來到青島市委黨校擔任教授。在他看來,山東的生態環境狀況在不斷改善,下一步,還應繼續提高環保標準,倒逼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