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9-01-07 21:56:01
平均學分績點(GPA)成績第一
托福117
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滿分
SAT2生物、化學、數學三科滿分
濟南又出了個“超級學霸”!現就讀于濟南外國語學校國際課程中心的張涵同學已經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與公共衛生專業錄取。
她考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美國一所重量級的研究型大學,2018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霍普金斯大學位列全球第10,學校的教員與職工共有3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此外,霍普金斯大學擁有全球最負盛名且最頂尖的醫學院,該校醫學院的教學研究單位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HH)連續21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其公共衛生學院在歷年的排名中也均為全美第1,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常年位列全球第3。
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張涵直言,這與她的升學指導老師分不開。張涵告訴記者,當初備考時,很迷茫、壓力很大,還好她有老師的鼓勵,“還記得申請季擇校時,從康奈爾大學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升學指導老師給予了我勇于嘗試的勇氣。在老師那里,我很輕松,沒有努力備考的壓力,只有跟老師共同討論、思想碰撞出結果時的笑聲,沒有枯燥的英文單詞和課本知識,只有外教的興趣引導,從西方戲劇分析到英文劇本創作,讓我對西方的思維邏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她的鼓舞下我逐漸明確了我的理想專業,學習神經科學。”
高二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即使現在的張涵已經是眾多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她仍然十分謙遜。張涵表示,驕傲肯定是有的,但轉變發生在高二的時候,這件事使她認識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更好的努力,才能開拓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高二的暑假我申請到了全球只錄取12人的項目,跟美國康奈爾大學一個做昆蟲聲學的教授搞科研。去之前,我還美滋滋的幻想著能被帶著做出點成果。但到了以后發現,擺在眼前的只有一個沒空搭理我的博后以及一堆完全不熟悉的電生理學設備,壓根沒有我一個高中生能插手的實驗。”
“看著其他實習生在學技術曬結果的時候,我卻只能眼巴巴地翻閱六周的文獻,或者從零開始自己設計一個全新的項目。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科研里沒有按部就班,沒有圍著你轉的‘保姆式管理’,想走出去就必須自己開拓出一條路。”張涵坦言,“從那時開始,我從早到晚泡谷歌學術,跑遍各種實驗室找教授討論,設計出了一個關于無脊椎動物神經傳導的實驗。最后站在講臺上展示數據的那一刻,我感到很自豪,并不是因為完成的項目有多么高精尖,而是因為我用已有的資源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個最好的結果。”
隨時保持思考不讓腦子生銹
為了隨時保持思考,不讓腦子“生銹”,張涵幾乎參加了所有留學生可以參加的生物類競賽,并且獲得了大滿貫的成績。在加拿大國家生物競賽國際組中獲得“亞軍”,全國腦神經科學大賽獲得亞亞軍,美國、英國生物奧林匹克的競賽獲得全國冠軍并入圍亞生醫全國總決賽,連續兩年的UKMT數學競賽中,張涵都獲得全球前50和年度最佳選手。
參加競賽與課業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沖突,在被問到是如何做到學習與競賽兩不誤時,張涵告訴記者:“這個就要感謝一下學校的安排,國際課程給我提供了便利的參賽條件,很多競賽在校內就可以直接參加,這為我節約了很多備賽時間。說到備賽,其實也就是提前預習一下大學入門的課本,熟悉一下醫科入學考試的內容,這些知識對我來說是樂趣而不是負擔,我隨時隨地準備迎接新知識的挑戰”。
雖然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但張涵不承認自己是“書呆子”,她自我標榜為“文藝積極分子”,笑言自己不僅擁有學霸的沉穩氣質,還有靈活多樣的戲劇細胞。在學校,她既是BC生化社的社長,也是燃劇社的總負責人。“雖然我的學業主線很早就確定是生物,但我在戲劇活動中做導演還兼任過演員,周末的時候我還會參加各類演講比賽。和許多同學一樣,我也喜歡畫畫,喜歡看動漫。”張涵說道。談起未來,張涵表示,過去的高中時光自己在不斷破殼成長,接下來她也會勇敢面對每一個挑戰和機遇,秉忠貞之志,向著自己的理想加油邁進。
生活日報記者 劉曉旭 通訊員 包春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