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12-18 08:52:12
改革開放40年,山東高樓“天際線”不斷刷新的同時,城市也在向下“逆生長”,不斷拓展地鐵、地下購物中心、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車場、地下管廊、地下物流等地下空間利用形式。特別是以地鐵建設為代表的地下空間拓展能力,不僅承載了偉大的技術變革,也鋪墊了一座城市的空間格局,以期贏得未來發展競爭。
(濟南東站地下綜合管廊)
“地鐵沖動”
多地市排隊待發
2015年12月16日,山東首條地鐵線路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運營,標志山東正式進入地鐵時代。3號線全線于2016年12月開通試運營,2號線東段于2017年12月開通試運營。1、2(西段)、4、8、11、13號線6條線同時在建。目前青島地鐵已開通里程104.8公里。至2021年底,青島實現地鐵通車達到300多公里。
2018年,濟南地鐵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9年元旦,濟南地鐵1號線將實現通車試運行,濟南也將邁入地鐵時代。預計到2021年濟南市將全面建成1號線、R2線一期和R3線一期工程,運營規模將達到84.1公里,形成軌道交通“H”形的基本框架。
與此同時,淄博、東營、煙臺、濰坊、臨沂、濟寧等地市已籌備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平均每公里造價10億元,并且全球絕大部分地鐵公司都在虧損運營,為什么各大城市還爭著建地鐵呢?這是因為地鐵不僅讓城市居民對汽車的依賴度大為降低,而且讓大城市實現線下流量集散,拉升了沿線土地價值,極大拓展城市規模邊界。
高鐵連接了大都市,而地鐵則可以將主城區人口帶去郊區或新城區。按照國際經驗,一般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出現大城市郊區化趨勢。地鐵網絡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都市內部人口分布,城市極限半徑可以拉伸到50公里。
(近年來,青島正在加緊修建地鐵)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青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2.57%,位居全省第一;濟南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53%。可以說,修建地鐵符合濟青兩地的發展程度,也將改變改變現有的城市格局。
向地下要空間
成為城市規劃焦點
2015年,山東省提出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以應對城市土地緊缺問題,青島、泰安、滕州是試點城市。同年青島出臺了城市空間資源綜合利用的總體規劃。
2018年11月,中國最深海底隧道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貫通。這個海底隧道最深處距離海平面約88米。2019年,橫跨青島5大城區的青島1號線開通后,這個國內最長跨海地鐵將把青島東西海岸串成一體,住在黃島,到市區上班將減省時間和居住成本。
當地鐵讓大城市實現了線下流量集散后,地下空間規模經濟的游戲便開始了,一批批地下城市正在崛起:武漢光谷將建縱向3.6公里、橫向1.3公里的中國最長地下空間走廊;超級綜合體上海徐家匯的地下活動空間將到地下32.15米;杭州錢江新城2.0要打造地下隱形城市,超40萬平方米的地下城能一路步行逛到底,上班回家趕飛機,全在地下完成。
可以說,在地下空間的類型上,逐漸從人防工程拓展到交通、市政、商服、倉儲等多種類型;開發深度上,由淺層開發延伸至深層開發;具體項目上,由小規模單一功能的地下工程發展為集商業、娛樂、休閑、交通、停車等功能于一體的地下城市空間。向地下要空間的做法,正在成為現代城市規劃的焦點
蒙特利爾堪稱是全球地下城樣板城市。中心城區12平方公里范圍內,地下城建筑面積360萬平方米,超過62個大型綜合建筑通過地下步行網絡連接10個地鐵站,兩個火車站,兩個長途汽車站、14所大學,串聯起市中心接近80%的商務辦公面積和35%的商業中心。這個地下城擁有120個出入口,一天之內,地下城人流總量超過50萬。
有分析認為,地下空間開發將向著綠色化、工業化、深層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借鑒國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經驗,國內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也逐步由原始的“單點建設、單一功能、單獨運轉”模式向“統一規劃、多功能集成、規模化建設”的模式轉化。
到2020年全省地下
綜合管廊800公里以上
綜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構成以綜合管廊為平臺的市政管網綜合鋪設系統不僅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還能極大方便電力、通信等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目前,全國有25個城市被選為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山東包括青島和威海。
遠期規劃中(2030年),地下管線綜合管廊全國排名前三城市:成都1000公里;鄭州575,5公里;合肥397.8公里。青島市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約195.7公里,全國排名第六;威海規劃建設78.9公里,全國排名13位。目前,威海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廊體28.6公里。
計劃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標準地下綜合管廊長度力爭達到8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
“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和青島市分別建成60公里以上,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等市分別建成40公里以上,棗莊、東營、泰安、威海、日照、萊蕪、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分別建成30公里以上,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綜合管廊的比例。
在濟南,地下綜合管廊也在加緊建設中。濟南東站片區共建設5條綜合管廊,總長21.1公里,總投資18.6億,每公里造價相當于0.88億元,使用壽命100年,敷設高壓電纜、通信線纜等6類管線,建成后將滿足濟南東站片區46.5平方公里的市政配套需求。
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將建占地約4300平米、深近20米的地下智能停車場,投資1.1億元,地上地下加起來能停近800輛車,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用,這將是濟南乃至全國最大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場。
相關鏈接
地下青島:
縱深30米,13條地鐵線串聯
2015年,青島出臺城市空間資源綜合利用的總體規劃,到2050年形成11282平方公里“地下青島”: 13條軌道交通串聯地下空間,帶動32處地下空間重點建設區域,最深達30米,一層是地下停車場、商場以及其他休閑娛樂場所;二層是地鐵、公交、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最深的一層是集水井等特種工程,防空設施等。
2016年,青島地下空間利用率為7%;未來,青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量爭取達到國際平均水平30%。同時,青島智慧城市建設還包括地下空間智慧化平臺,提供地下空間數據庫管理,成為城市逆生長的“眼睛”。
軌道交通建設也喚醒了青島地下商業。2015年,青島出讓了兩宗地下空間使用權,這兩宗地塊在地鐵3號線沿線,毗鄰大型商業設施,為新都心、李村商圈騰出了地下空間。
地下濟南:
CBD地下空間相當于9個泉城廣場
濟南CBD占地約3.2平方公里,地下空間開發面積達到近200萬平方米,相當于9個泉城廣場的大小,將有4條地鐵線穿過。
根據規劃,濟南CBD的“地下世界”中,既有軌道交通、地下環路,也有商業開發、停車配套、綜合管廊。CBD從上往下依次是地下公共空間、綜合管廊、地下環路和停車場以及兩層的軌道交通四大地下空間系統。整個地下環路主線全長2125米,三車道,提供9600個車位,通過坡道可與化纖廠路、解放東路、新濼大街等道路聯系起來,并疏散地上交通流量。
濟南漢峪金谷地下環路是濟南首條地下環路,總長1公里,三車道,既連接城市道路、地下車庫,地下商業,還為未來的軌道交通做了預留,未來從這條地下環路可直通地鐵。
數據來源:中國軌道交通網、濟南市政府網、青島市統計局網站、威海市政府網站、華研數據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