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8-09-08 15:22:09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青島市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創新教師補充渠道,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盤活教師存量資源,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水平,增強教師的幸福指數,教師隊伍建設獲得突破性發展,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45歲以下教師占七成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231所,其中本科及高職院校25所、中等職業學校55所、普通高中65所、初中237所、小學743所、幼兒園2094所、特殊教育學校12所。全市在校生160.57萬人,教職工14.1萬人。中小學教職工10.2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8萬人。
在中小學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69.51%。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4.18%、99.91%、99.79%,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較2012年提高12.2個百分點。
義務補課200余萬人次
我市把每年的三月份、九月份定為師德教育月,以“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為主題,每年突出一個重點,持續多年在全市中小學中開展了“萬名教師訪萬家”“師愛助你成長”“愛心結對幫扶”“做學生喜愛的教師”“弘揚高尚師德、抵制有償家教”“名師公益課堂”等系列師德教育活動。
近幾年,全市中小學教師義務為學生輔導、補課達200余萬人次,干部教師與學生結對子達11萬余對,為困難學生捐款、捐物價值達120余萬元,走訪學生家庭170萬戶,志愿教師送教下鄉1000余節。近年來,市教育局開展“青青義教”暑假助學系列活動,先后在全市設立了200余處公益輔導點,開設了初高中全科、綜合素養提升課程等300余門課程,1200余人次青年教師走上講臺,為島城近五萬名中小學生帶來了高質量、高參與度的助學內容。
教師培訓市級經費每年3000萬
為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我市強化培訓體制機制建設,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健全了市、區(市)兩級教師教育基地,構建了市、區(市)、學校三級教師培訓體系。
教師培訓市級財政經費投入從每年2000余萬元增加到3000余萬元,分層開展新教師培養、骨干教師培訓和名師培養工程等教師培訓。各學校(幼兒園)落實按照公用經費5%專項用于教師培訓的要求,足額專款用于校本培訓。在此基礎上,局屬學校校本培訓從每人每年2000元增加到3000元。市北區在設立生均公用經費的基礎上,設立年人均7200元的師均公用經費,為教師參加培訓提供保障。
農村特級教師評出99人
針對農村學校對全科教師需求的實際,我市自2016年開始實施師范類專業初中起點“3+4”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對口貫通培養項目,已招收兩批198名學生,實施免費教育,并與學生簽訂至少6年的鄉村學校服務期限。
近五年來,舉辦師范生實習支教置換教師專題培訓、鄉村骨干教師高端培訓、鄉村英語教師培訓、鄉村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訓、農村骨干校長培訓等項目各五期,為農村學校培訓骨干教師校長近10000人次。每年選派500余名城區骨干教師赴農村及對口幫扶地區支教。
有10名鄉村教師被評為青島(齊魯)名師人選。為每個農村學區設立了1名山東省特級教師崗位,共評出99名農村特級教師,享受每月300元的津貼,并開展針對性培訓培養,增強其輻射農村教師發展的能力。
齊魯名師名校長數全省居首
目前,我市中小學教育系統中共有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3人,國家萬人教學名師1人,齊魯名校長32人,齊魯名師37人,省特級教師261人,青島名師(培養人選)240余人,區市級名師1000余人,學科帶頭人1300余人,教學能手3600余人。齊魯名校長、齊魯名師人數在全省17地市中位居首位。
通過市、區(市)、校三級名師工作室研修、名師公益課堂和師徒結對等方式,組織教師研修300余個班次,輻射1000余所學校,參訓教師30余萬人次,直接引領近萬名教師專業發展。
每年補充聘用制教師3000名
我市創新用人機制,全面采取聘用制方式補充教師。2015年至2018年,我市每年以聘用制為主補充教師3000人左右,達到了過去幾年平均每年補充教師數量的2倍,基本解決了教師緊缺問題。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2016年,我市啟動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工程,計劃用兩年時間為鄉村中小學配齊音、體、美等學科專任教師1400名,實際補充1815名。在配備專任教師的同時,為確保農村的孩子當年就能得到高質量的教育,我市相關部門制定下發了2億余元的《青島市教育綜合獎補實施意見》,將其中農村區市15%的獎補資金用于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尚未配備專職教師的學校聘用相關專業人士,滿足農村中小學音、體、美等學科的開課需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