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08-15 07:17:08
魯網8月15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董金麗)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有心生,無人帶”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生完“二孩”的寶媽們經歷短暫的產假后,就要返回工作崗位,很多寶媽面臨著無人帶娃卻要上班的兩難選擇。記者發現,二孩時代帶來的問題也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隨著第一批“二孩”成長起來,學校周邊的托管中心生意開始變得火爆,而一些針對0-3歲嬰幼兒的幼托機構也不斷增多。
“來報名的人很多不愁招不滿”
在省城歷下區羊頭峪東溝街上,有一個院子里面集中分布著十幾家少兒托管中心。
張宇(化名)所經營的智慧星托管中心就位于院子出入口的位置,除了大廳、廚房和一些公用設施外,在里面的位置有四五十張床位,還有一些書桌,可供小朋友們學習使用,而最讓張宇放心租用這套房子的原因在于它還有一個后門,可以當做安全通道使用。
現在正值學生暑假期間,智慧星托管中心并沒有學生在,空蕩蕩的房子只有張宇一個人在,“暑假期間也沒事,今天過來,主要是修修空調,檢查一下設備,為開學做準備。”張宇說。
“從7月份開始,就陸續有家長帶孩子過來報名了,有選擇中午在這的,也有下午在這的,現在床位已經沒幾個了。”據張宇介紹,這個院子里的托管中心主要服務于文東小學,由于適齡入學兒童增加,今年文東小學一年級從之前的10個班擴到15個班。
“今年上一年級的主要是“龍寶寶”們,龍寶寶數量比較多的原因,一是因為對屬龍寶寶的喜歡,二來也是當時國家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出臺之前,一部分人已經選擇生育二孩。”在張宇的分析里,“二孩”的增多是生源增加的主要原因。
對于下半年的招生,張宇自信滿滿,“新生增加這么多,我不愁招不滿人。現在擔心的反而是報名的人太多,我租的這個場地就這么大,想擴大規模很難了。”
10個報名里有8個是有“二孩”的
1979年出生的張宇離開原先的單位后,就瞄上了育兒托管行業,從最初在居民樓里租房子,到如今的門頭房,至今從業已有七個年頭。
在不斷的跟家長和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張宇也有很多的認識和理解。
“這一兩年確實有很多變化,以前來報名的基本都是家里的獨子,今年來報名的,明顯二孩增多,有的是為二孩來報名,也有的是帶著二孩來給老大報名,10個來報名的家長里得有8個是有“二孩”的。”張宇告訴記者,這兩年,二孩的數量明顯增多,而“有心生,無人帶”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生完“二孩”的寶媽們經歷短暫的產假后,就要返回工作崗位,很多寶媽面臨著無人帶娃卻要上班的兩難選擇。
今年35歲的金玲,去年選擇了生二孩,原先婆婆一個人帶著大娃,還能應付,如今多了個二娃,全家都手忙腳亂起來。今年大娃就要上小學了,金玲也已經回到了單位上班,婆婆一個人又要看二娃,又要接送大娃,實在是忙不過來。
像金玲這樣的情況,張宇接觸的不在少數,“現在的孩子父母都要上班,老人年紀都大了,而學校下午放學比家長下班早,給我們托管行業帶來機遇。”
據相關統計,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曾經的人口紅利大國“紅利”逐漸消失。為此,我國先后放開了二孩政策。在“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第一年,2016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31萬人,是我國自2000年以來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監管嚴格,行業變得相對規范
在羊頭峪東溝街,張宇已經經營了多年,跟同行之間也時常互通有無。
據張宇介紹,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就有些托管中心關門了,在張宇看來,“這個行業發展到現在,一直都在不斷地完善改進,一些小的差的就會經營不下去,相反一些優質的就會活得更好。”
據了解,此前大多數托管班都是個人在住宅小區里租房辦的,沒有在教育部門注冊,不接受教育部門的監管,也沒有工商營業執照、食品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必備的相關手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長的難題,但托管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無序發展,無人監管的現狀令人擔憂。
而如今,這種狀況正在好轉,這兩年來,相關的監管政策正在不斷完善。據張宇介紹,現在好幾個部門一塊監管,每周都會過來檢查,“以前我們都是從菜市場直接買菜,現在都通過互聯網來訂菜,每天早上他們會把菜送到門口,雖然成本高了許多,但是飯菜的每個環節都可以監控了。”
張宇說,“我們每天的飯菜都會留在專門的餐盒里,以備查驗。”據了解,除了餐飲,還有消防等各方面的監管。
0-3歲幼托中心增多
除了少兒托管機構的變化,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省城還多了許多專門針對于0-3歲幼兒的托育機構。
搜索“0-3歲托管”可以看到,有許多今年新增的嬰幼兒托管中心,梳理可以發現,今年新開的機構很多,此前的一個高峰出現在2014年,同時還有一些是寶媽自己在家看孩子,順帶幫別人帶一下孩子。
其中一家在歷山路上的幼托機構告訴記者,“來咨詢的人很多,其中為二寶咨詢的家庭占了大多數。”他告訴記者,開辦這樣的幼兒托管機構也正是基于二孩無人照看、大人要上班的現狀。
幼兒日托機構的出現,一些家長表示認可,也有一些家長表示擔憂。今年38歲的張女士就是進行咨詢的其中一員。張女士表示,自己家的大娃上小學,每天需要早送晚接,還要帶他上各類輔導班。現在自己的小女兒已經兩歲多了,也需要大人每天陪伴。“現在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托管的話,能減輕不少負擔。”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表示擔憂。“這類機構的出現正是因為市場有需求,雖然它能夠解決寶媽們無法照顧幼兒的難題,但是作為家長,還是很擔心孩子在托管機構的吃飯、安全等問題,畢竟孩子小,在出現一些緊急情況的時候不能用言語去表達,所以這類托管機構是否具備應急措施和能力,這也是家長最為關心的。”有市民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