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8-03-30 15:30:03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見過牡丹花,你見過茶杯口粗的牡丹樹嗎?日前,位于平度市舊店鎮的隆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來了一批稀罕的“新成員”——28棵“年齡”上百的牡丹樹在這里安家落戶。其中16棵還是從緬甸、老撾、日本等國遷居而來,樹齡最長的達四五百年。
棵棵身高達2米多的“牡丹巨人”沒有絲毫水土不服,樹根穩扎大地,密集的樹枝或傲然挺立,或含蓄側臥,陽光在枝頭的點點綠芽間游走。“牡丹花常見,牡丹樹可是頭一回見。”來自膠州的游客劉欣驚奇道。
“驚奇可不止于此,這棵來自緬甸的牡丹樹已經400多歲了,身懷‘變臉’絕技,沒完全盛開前是碧綠色,盛開后變成白色。這棵來自老撾,樹齡也有200多年,花開黑牡丹……”青島隆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董事長王連強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今年4月中旬到5月底,每棵牡丹樹冠上將有150至200朵牡丹花爭奇斗艷,棵棵百歲牡丹樹將成為20萬株露天牡丹里的“花王”,到時必然是游客們的新寵。
△王連強正在觀察已400多歲身懷“變臉”絕技的緬甸牡丹花。
△溫室中已開放的大牡丹花。
室外牡丹樹還在積蓄花開力量,日光溫室里的2萬多株牡丹早就競相綻放。據園區牡丹種植技術總監張訓閣介紹,立春過后,他們通過控制日光溫室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牡丹常開,數千名游客前來“一覽花容”并“抱得花歸”,園區月收入上百萬元。
王連強告訴記者,他的“牡丹緣”源于2013年底的一次參觀。參觀中了解到牡丹的產業潛力及在膠東地區種植的市場潛力,又經過三個月調研,將剛成立的隆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定位為以牡丹產業為主,集觀光休閑、牡丹種植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產業園。
自2014年起,園區先后投資3000余萬元,引進雪塔、二喬、黑夫人、玉面桃花等世界各地300多個牡丹品種,形成了由日光溫室觀賞區、室外山田觀賞區和經濟油料牡丹種植區為單元的300畝牡丹園。與此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發掘泉眼,將周邊3000畝崗坡薄地改造成良田,為牡丹園長遠發展謀篇布局。
△園中的一棵百年牡丹樹已發花骨朵。
目前,隆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的牡丹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花”。在園區以職業農民身份和園區“業主”身份參與園區經營管理的返鄉農民工1200余人,人均年收入達到3.9萬元。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及“農創平度”系列優惠政策的推出,王連強決定把牡丹“開得”更大。“今年,我們將在做精牡丹種植和觀賞兩大產業基礎上,將產業鏈條延伸到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餅加工及牡丹主題繪畫、刺繡、傳統文化體驗等藝術品展覽銷售,最大限度地挖掘牡丹種植附加值。”王連強說。
(記者 劉岱 通訊員 孟珊 張德杰 文/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