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wǎng)
2018-02-11 18:00:02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即日起,大眾網(wǎng)采編人員分赴山東17市,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全面展示全省上下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充分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取得的重大成就。記者們深入基層,走近工人、農(nóng)民、醫(yī)生、售票員等普通群眾,親身體驗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用原汁原味的典型事例,深入報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多角度展示我省在經(jīng)濟文化強省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
我們將通過圖文、短視頻、手機直播、VR、H5等融媒體報道方式,在大眾網(wǎng)、大眾論壇、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wǎng)新浪官方微博、大眾網(wǎng)官方微信、大眾網(wǎng)17市分頻道全平臺推出報道。更多精彩,期待您的關注!
新春走基層【38】
時間:2月9日
地點:青島火車站
記者:劉宇昕 實習生 劉耀琳
調車長對兩位連結員分派任務。
李勛記錄列車號。
李勛工作間隙抓緊時間喝水。
在室外作業(yè),李勛的耳朵凍得通紅。
春運期間,火車能否準點發(fā)車至關重要。而在青島火車站,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就像“火車的眼睛”一樣,在偏遠空曠的客車整備場完成列車推送工作,把列車安全準時運達站臺。李勛是青島火車站客車推送組的連結員,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五個年頭。
“大多數(shù)人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我們的工作。”李勛說:“旅客列車到達青島站之后,我們將車底推送至港灣站區(qū)專門的客車整備場,整備完畢后,我們再分秒不差地將列車推送回青島站站臺,由客運人員組織旅客乘降。推送過程中,我們要對列車進行引導工作。”
列車進入客車整備場時都是“倒回來”的,而列車的長度達到500至600米,這就需要推送人員無論春夏秋冬都站在列車的最前端,對列車的推進徑路進行瞭望,對信號進行確認,時刻注意有無閑雜人員侵入,因此他們也被鐵路人親切地稱為“列車的眼睛”。
大眾網(wǎng)記者看到,他們在推送列車時,車門是打開的。李勛說,這是為了保證視線清晰,帽子不能遮耳影響聽力。所有的推送和引導工作都是在室外露天進行,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每一次推送下來,推送人員的眼睛都被風吹得睜不開,耳朵也經(jīng)常被凍傷。碰上雨天,即使穿上了雨衣也難以起到抵擋的作用。遇到霧天,能見度低,每一個推送人員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李勛說,他的口袋里一直裝著水壺,但是每次喝的都是涼水。
5客車推送員一年能磨壞5雙這樣的鞋子。
6記者在現(xiàn)場對客車推送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記錄。
推送一列車,整個過程下來至少要50分鐘的時間,而事前檢查更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李勛說:“每一列車推送前,我們都要花20分鐘對線路和設備進行嚴密檢查。我們的檢查工作主要就是為了推送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能夠緊急制動,保證安全。”李勛是退伍軍人,服從分配來到鐵路工作,“認真”和“安全”早已烙印在他的心中。
春運期間,列車密集,趕上雨雪天氣造成的列車晚點,李勛就要來回不停地跑。列車一趟接一趟,時間很緊張,李勛說:“經(jīng)常是外面下著大雪,我卻是一身的汗。”不停地彎腰、抬頭檢查車底,每一天工作李勛都要至少走10里路,一年下來李勛的鞋子已經(jīng)磨壞了5雙。整個推送組由一位調車長和兩位連結員構成,只有團隊齊心協(xié)力,加強配合,統(tǒng)一作業(yè)才能保證客車安全準點地到達車站。
對列車推送人員來說他們是沒有節(jié)假日的,許多外地的工作人員已經(jīng)5年沒有回家過年了。李勛是青島本地人,今年過年他下了夜班還能趕上回家過年。工作五年,今年是他第二次回家過年,缺少對家人的陪伴,讓李勛的心中有些難過。
但是李勛表示,家人對他的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許多像他一樣默默無聞的鐵路工作者都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確保春運期間的每一輛列車都能準時到站,讓旅客能夠順利安全地回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