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18-01-29 17:01:01
邁向海洋經濟強市
今年爭取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1%,漁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YMG記者 姜乾 攝影報道
煙臺,因海而生、依海而興,其兩倍于陸地的海域面積,909公里的綿長海岸線,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也為發展海洋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深耕藍海,去年我市成立海洋強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加快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步伐,突破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提升海洋綜合管控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海洋強市。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其中,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9%。
逐鹿海洋,今年全市將以轉換海洋經濟新舊動能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大力提升海洋綜合管控能力,持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促進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力爭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1%,漁業總產值增長9%,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
一路向海,掘金海洋,我市正駕起藍色經濟的風帆,加速推動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轉變。
搶占海工裝備“制高點”
煙臺是海洋資源大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市,對于全市轉方式調結構、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做大海洋產業,去年繼“藍鯨1號”在南海實現我國可燃冰開采領域零的突破,全球最大的第七代雙鉆塔超深水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又在中集來福士建造完成。這個“海上巨無霸”高約37層樓,可以在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作業,最大鉆井深度1.52萬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共有八個推進器,它們是確保平臺能夠在15級颶風下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針,而且‘藍鯨2號’ 還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在碼頭安裝推進器,加之它的配置和作業水平、作業范圍,可以說技術水平領先于世界?!睙熍_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海洋工程裝備是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海洋生物醫藥一樣,具有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屬于發展海洋經濟的先導產業。
回望去年,我市著力培育壯大海工裝備制造,被工信部確定為全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出產半潛式鉆井平臺數量占國內交付總量的八成,也實現海工裝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從10%提升到60%。同時,全市積極打造海洋生物醫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重點推進總投資5.1億元的8個重點項目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為依托的海洋創新藥物和醫用新材料產業集群,以新時代健康產業為龍頭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功能制品協同創新產業鏈。
科學謀劃海洋強市建設,去年我市聘請中國海洋大學高標準編制《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思路目標、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力爭到2021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0%以上,
形成2個過千億產業、10個過百億海洋龍頭企業和20個海洋特色產業園區。
17個項目呵護湛藍底色
我市海洋事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海洋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面臨的新挑戰也不斷涌現。
圍繞做優海洋生態,去年我市堅持實施依法治海、生態管海,全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呵護了海洋的湛藍底色,也有力推動海域使用由粗放向集約轉變。
一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推進總投資8.6億元的17個海洋綜合整治修復項目,年內完成10個。新增國家級海洋保護區1處,各類海洋保護區面積達到2572平方公里,占管轄海域面積的21%,保持全國領先。嚴格執行海洋生態紅線和生態補償制度,海洋生態紅線區保持40%、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42%。在全省率先推行港長制,133處人工漁港、自然港灣和漁船停泊點均設立港長。新申報無公害水產品24個,產地13個,“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養殖總面積的90%。
“堅持統籌兼顧、人海和諧的理念,年內我市將繼續提升海洋綜合管控能力,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笔泻Q笈c漁業局局長李傳強說。
呵護好那一抹蔚藍,今年我市秉承“海洋生態+”發展思維,全力構架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新格局,嚴守海洋生態紅線,確保全市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保持40%以上。另外,確保總投資8.6億元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全部竣工,整治修復岸線6.3公里,恢復濕地、綠地96萬平方米。全力支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全面啟動海島岸灘整治修復和生態島礁工程,爭取長山尾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
做大做強三大新興產業
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要有一條科學合理的規劃路徑,煙臺的答案是什么?答:加快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步伐,突破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創新為引領,今年我市將立足“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探索建立海洋產業發展基金,開展海洋領域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打造“政產學研融”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做強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兩大產業聯盟,做大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東誠藥業、煙臺港集團等海洋龍頭企業。同時,以煙臺中韓產業園、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為載體,加快改造提升現代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三大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業和海水利用業三大新興產業,力爭今年全市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產值突破840億元,增長17%。
探討海洋產業發展,濱海旅游業無疑是新動力和新亮點。李傳強表示,我市年內將組織實施《煙臺市全域旅游規劃》、《昆崳山至長島濱海一線旅游專項規劃》,推進總投資2437億元的76個重點旅游項目,設計20條文化旅游主題線路,爭取旅游總消費突破1000億元,增長12%。
堅持生態優先,今年我市將打造海洋牧場升級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推進離岸海洋農牧化建設,掀起海洋漁業“第六次發展浪潮”,在長島開展深遠海智能化網箱示范,在萊州開展深遠海大圍網示范,全市建成海洋牧場管理平臺8處、各類海洋牧場示范區20處,總面積突破100萬畝。此外,重點培育10處“育、繁、推”一體化漁業種業龍頭企業,打造“水產種業硅谷”,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水產健康苗種供應基地,推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