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州新聞網
2018-01-26 14:54:01
□本報記者高紅巖本報通訊員王金鑫王志
近日,從省里傳來好消息,德州3人上榜省級非遺傳承人,分別是武城運河船工號子代表性傳承人陳仲魁、陶器燒制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梁麗霞、德州扒雞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崔貴海。這無疑是對德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肯定。目前,我市共有省級非遺傳承人9人,市級傳承人63人。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我市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找到著力點。一直以來,我市逐步健全文物保護機構,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全市擁有世界遺產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4處、省級51處。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省級23項。
保護與傳承,“老樹發新枝”
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黑陶城博物館接待參觀者達3.6萬人,再創新高。
這是一家公益性黑陶博物館,很多人在這里了解并愛上了黑陶文化。參觀者絡繹不絕,體驗區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前來“玩泥巴”,體驗黑陶制作過程。
在梁麗霞看來,作為非遺傳承人,傳承并把黑陶文化發揚光大是她的主要責任。“不是關起門來拜師帶徒弟,這是一種一代更比一代強的群體式傳承方式,能賦予德州黑陶更多的可能性,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到,黑陶并沒有沒落,而是前景非常好的綠色產業。”梁麗霞說。而今,擁有多名傳承技藝大師、上百人的專業隊伍,還有中國黑陶城博物館作為宣傳推介平臺,以及梁子黑陶有限公司完善的銷售體系,形成很好的傳承氛圍。
致力于打造“南瓷北陶”的格局,而今,梁子黑陶已經成為響當當的品牌,這得益于他們在傳承中的勇于創新。梁子黑陶已經研發多項黑陶工藝,開創了硬刻陶、金絲陶、漆陶三項技術。下一步,梁麗霞還要打造以休閑、體驗為主的中國黑陶小鎮,進一步豐富黑陶的文化內涵,結合旅游業,“讓德州成為一個有玩頭、有戀頭的城市”,梁麗霞說。
就在上月28日,“非遺教學傳習基地”揭牌儀式在德州汽摩學院成功舉辦,這標志著我市非遺保護中心德州汽摩學院“非遺傳習基地”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我市非遺教學傳習基地增至4家。
一直以來,我市加強非遺名錄體系建設,每年開展非遺展覽、展演活動200余場;10個縣市區全部完成縣級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市文化館建成200平方米的非遺展廳并免費對外開放。 2017年,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40余場,參與學生4萬余人次,營造了良好的保護傳承氛圍。
“文化創收”,厚重文化釋放發展活力
每隔十幾天,建志剪紙藝術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把剪紙原材料,送到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宋官屯鎮的李輝(化名)手中。半身癱瘓的李輝,憑借剪紙這一技藝,每月能收入2000元。
作為省殘疾人創業扶貧基地和省創業扶貧大姐工坊,建志剪紙每年都會組織20多場免費培訓,讓身有殘疾的人、農村婦女或者下崗再就業者有份新活計,目前,安置城鄉勞動力靈活就業500多人。
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成為一項項成熟的產業,帶動更多人就業增收,“文化創收”展現新的發展活力。“以前我只在家做農活,農閑的時候就沒有錢掙了。現在鎮上有了柳編,每天活不斷,不離開家就能掙到錢”。陵城區滋鎮馬家村村民李小紅說。
清末時期,滋鎮柳編就已盛行,繁盛時幾乎家家都會。但近年來,傳統柳編技藝失去了發展的活力。 2017年,滋鎮柳編列入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滋鎮堅持“傳承非遺、特色發展、帶動經濟”的工作方針,通過挖掘文化資源擴展產業功能,對接精準扶貧重點工作。
目前,滋鎮參與柳編的有200多人,覆蓋11個村莊,其中包括34戶貧困戶。
滋鎮文化站站長蘇賽兒介紹,他們與臨沂市相關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實行訂單生產,不愁銷路。憑借柳編技藝,每月增收900元,30余戶貧困戶借此全部實現脫貧。
在樂陵,德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蹄火燒也為村民致富帶來新希望。通過免費為想要學手藝的農戶提供培訓,現在在樂陵市區、鄭店鎮開了30余家馬蹄火燒店,基本上每家店每年都能有2萬多元的收入。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美起來”
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自古以來,京杭大運河的地位舉足輕重。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德州段成為我市第一個世界遺產。大運河從德州市區、武城、夏津境內穿過,德州作為因運河漕運興起的城市,大運河曾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運河德州段作為一個亮點被著重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啟動“大運河保護建設工程”,使大運河德州段“動起來、活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成為值得驕傲的城市名片。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加強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大運河(德州段)遺產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通知》,成為運河全線首個規范遺產保護的城市。去年7月,市領導現場調研南運河德州段,要求全力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大運河文化帶,研究完善運河文化長廊建設“一線三段一點”的工作思路,謀劃研究建設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公園的構想。
此外,我市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文保項目資金,陸續實施德州碼頭、四女寺樞紐保護與展示工程、蘇祿王墓文物本體保護工程等文物保護項目,較好實現了文物本體保護與周邊環境整治、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關系。
剛剛過去全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財富軟件科技公司董事長高健提出了要設立“大運河文化藝術節”的提案。在他看來,大運河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大運河“動起來、活起來、美起來”,與我市旅游行業深度結合之后,能解決旅游業單薄沒有厚度的發展現狀,這樣一來就能實現讓百姓“富起來”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非遺保護”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全省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方面,我市超過50%的鄉鎮(街道)建成了歷史文化展示場所,超過60%的村(社區)建成了歷史文化展示場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