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17-09-01 10:55:09
青島新聞網8月31日訊(記者張力偉)1982年8月5日,民航青島站建站復航,這標志著青島民用航空運輸事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重新崛起。35年來,青島機場從最初的4條航線到如今的固定航線160條,從只有5000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到如今的2000萬人次,今天的青島機場已奠定山東省龍頭機場地位,成為山東半島地區及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面向日韓的重要國際門戶機場。肩負著促進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藍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任。
2017年7月1日-8月31日,青島機場累計完成航班起降3.32萬架次,同比增長3.6%,旅客吞吐量454.2萬人次,同比增長9.6%。創復航35年以來的最高,為今年的暑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1-8月份,青島機場累計完成航班起降11.93萬架次,同比增長6.9%,旅客吞吐量1542.7萬人次,同比增長13.6%。
1982年,民航青島站建站復航時使用的候機室。
三十年代初期,以滄口機場為雛形的青島機場就開始了運營,但幾經波折后停航。1982年,民航青島站建站復航,青島的民用航空事業再現春天。
1992年,國務院以國函[1992]112號文批復民航青島站對外國飛機開放。從省內第一條國際航線的開通,到旅客吞吐量突破兩百萬大關。短短10年的時間,青島機場開始飛速的成長,機場人更用寬廣的胸懷、高度的責任,詮釋著追求卓越,創新發展的企業精神。
2006年,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組建,新的篇章正式譜寫。2010年,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從此邁入千萬大型機場的行列。2016年,青島—法蘭克福、舊金山、墨爾本、溫哥華、莫斯科等洲際航線的開通,使青島機場擁有山東省內6條洲際航線的5條。填補了山東省內至歐洲、美州、大洋洲直航州際航線的空白。
90年代民航青島站候機樓周邊原貌
目前,青島機場擁有定期航線160條,通達城市98座,駐場航空公司39家。青島機場年度保障航班起降17萬架次,運送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3.07萬噸,高峰小時航班執行容量每小時30架次。先后在省內17個城市,設立異地城市候機樓22座,每年吸納超過70萬的腹地旅客。目前候機樓面積達12萬平方米,旅檢通道共有33條,運行等級4E,飛行區跑道長度為3400米,總機位數70個。初步形成了“半島機場”的集聚效應。
2016年青島機場航空主業與輔業的結構占比達到了57:43,借助新機場建設的歷史機遇,青島機場加大步伐開展輔業的多元化運營。目前,機場集團共設有實業、商旅兩大輔業板塊,共組建合資公司12家;推進航空維修、冷鏈物流、綠色食品產業園等合資合作項目8個;與中航信、中免等知名央企,海爾、海信、山東太古等多家業內標桿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年內還將啟動新機場第二批商業和GTC商業招商工作,完成輔業重點投資方向研究,出臺集團公司股權管理規定,穩健推進冷鏈物流、中免合資等合作項目。
7月5日,青島—莫斯科航線正式開通,這是青島機場開通的第五條洲際航線,也是今年開通的第一條洲際航線。其去年開通的青島至法蘭克福、舊金山、墨爾本、溫哥華等4條洲際航線在這半年里得到了精心培育。一方面,青島機場大力推進空港口岸“大通關”進程,目前已完成入境查驗區改造,在國內率先實現中國公民持電子普通護照自助通關。成為繼北京、廣州、上海以及昆明之后,全國第5個實行該模式的空港口岸;另一方面,青島機場國際樞紐機場中轉水準的指標在國際機場協會ACI的全球評比中躋身前10位。
在莫斯科航線之后,青島機場年內還將開通至洛杉磯、悉尼、馬德里、倫敦等的洲際航線,實現與歐洲、美洲、大洋洲的多點連接。在洲際航線大發展的同時,青島機場在周邊國際航線上也在持續發力。除了進一步強化自身日韓門戶地位外,青島機場與“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機場增強聯動,與自身戰略契合的航空公司、機場協同發展,全力推進東南亞—中西部—青島—東北亞的空中走廊建設。
新機場建設為島城藍圖再添動能
2015年6月2日,青島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這標志著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新機場的建設不僅吸引了東航、山航、青島航三家基地航空公司發力,首都航空、漢莎航空等中外航空公司也進入到青島機場洲際航線的運營者之列。今年5月,在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膠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首都航空總部基地、廈門航空總部基地項目正式簽約,標志著青島機場將再增加兩家實力雄厚的基地航空公司。
截至目前,膠東機場五個指廊的主體工程通過驗收,標志著指廊建設的主體結構施工全部結束,開始進入裝修階段。指廊就像膠東機場航站樓的五根手指,從航站樓伸向停機坪,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日后旅客就從這里登上飛機,從安檢口到任一登機口不超過600米,步行距離比國內外大部分同等機場都短,極大提高了出行體驗。
青島新機場航拍圖
作為一座綠色環保的“海綿機場”,膠東機場還建設了國內機場中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網絡型能源站。能源站由分布于機場航站區、工作區、貨運維修區的4個子能源站構成,承擔著整個膠東機場15.63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供熱、供冷、供電任務,以天然氣為主要燃料,具備雨水回收利用功能,與傳統能源站相比,節能減排效果提升了25%。目前能源站的主體結構施工正穩步推進,預計明年5月份投產運行。除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統之外,設計中還采用了燃氣發電產生的余熱,通過消化利用轉換之后,為機場進行制冷和供熱,把機場打造成低能耗、更環保的綠色機場。
目前,青島新機場建設正按照“2015年開工建設,2016年全面推進,2017年主體攻堅,2018年安裝調試,2019年驗收轉場”的工作步驟穩步推進,年內將完成航站區非影響區的結構、層面和幕墻施工,完成影響區的主體結構施工,綜合交通完成GTC、高地鐵主體結構施工,飛行區完成道面工程的20%、貨庫主體結構的60%。截至目前,主體結構施工均按計劃全面推進,確保2019年投入使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