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晚報
2017-07-31 15:51:07
濟寧市隨處可見的運河水系,讓人莫名感到一種寧靜。想欣賞碧水藍天的美景,也不必大費周折,沿濟寧境內的老運河一路蜿蜒,就是好去處。都說地名是記錄地方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方水土、街巷里弄,無不承載著歷史典故、人文情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份好奇,細數濟寧老地名,領略這塊活化石的前世今生。
盡量使用老地名 挖掘濟寧特有歷史文化
“過了南門口,就是吉市口。吉市口,向西走,不遠就是草橋口。草橋口,阜橋口,過去阜橋是壩口。大壩口,二壩口,壩口對著柳巷口。大閘口,小閘口,都是運河的古道口……”這首當年的歌謠唱的就是濟寧的城區地方名字。濟寧是運河繁盛時的商業大都市,皮毛業、醬園業、竹器業、陶瓷業、北果業、茶葉業、糧食代理業、國藥業、綢布業等不斷發展,使得城區不斷發展。清康熙年間,濟寧城內出現了許多以行業市場得名的街巷地名,如竹竿街、果子巷、雞市口街、驢市口街、菜市口街、柴禾市街、紙坊街、糖坊街、皮坊街、打繩街、打銅街、大油簍巷等。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一批新建、改建道路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據任城區民政局地名科科長蔚勝利介紹,道路的命名或更名,都是在堅持“盡量使用老地名、注意挖掘濟寧特有的歷史文化特點、啟用道路上及附近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名稱用作道路名稱”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將修改意見與政府部門進行溝通。
2015年年初,任城區19條道路命名方案通過了市政府審批。正式命名的19條道路屬于改建、擴建的城市次干道、小街巷或者是原有道路的延伸段。在新命名的道路中,“狄園街”、“東寺街”、“夏橋東街”體現了濃厚的濟寧歷史文化。據了解,“狄園街”就是因該路附近有明初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遺跡而得名;“東寺街”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柳行東寺而得名;“夏橋東街”則是因此處有古建筑夏橋及方位而得名。另外,為便于市民記憶,一些道路的命名也借助了附近較知名的建筑,比如“衛校西巷”。
《地名管理辦法》 嚴格規范地名路名
2015年《濟寧市地名管理辦法》正式出臺,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蔚勝利說,這是我市第一部地名管理方面的政府規范性文件?!掇k法》共分九章四十七條,對地名命名、更名、標準地名的使用、地名標志設置與管理、地名規劃、地名檔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地名文化建設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規范?!掇k法》除明確了地方各級政府職責、地名管理的運行機制、地名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外,還有四方面的創新——簡化了審批程序,將原來由市政府審批的居民區、城市大型建筑名稱的命名、更名下放到各縣市區、管委會審批;細化了地名命名的責任主體,除地名主管部門負責辦理的事項外,對專業地名的命名責任主體作出了規定; 將村內道路、鄉鎮街大型建筑等地名納入管理范圍; 明確地名標志設置的職責。
針對我市地名標志政出多門、設置不規范的問題,《辦法(草案)》規定,城市道路地名標志由各縣市區、管委會地名主管部門設置,其他地名標志由各專業部門設置,城區以外的鄉鎮街駐地、社區、村的道路地名標志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
老街巷濟寧味
北文昌閣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濟寧直隸州志》 記載為“文昌閣街”。清代本街南首建有“文昌閣”一座(內祀文昌帝君,1948年拆除),由閣得名,稱“文昌閣街”。因重名,本街居北,1982年5月更名為“北文昌閣街”。
奶奶閣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濟寧直隸州志》 記載為“天仙閣街”;道光二十年(1840年)《濟寧直隸州志》為“天妃閣街”;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寧縣志》記載為“天仙閣街”。本街北首有明代所建“天仙閣”一座(閣門名“碧霞門”,內祀碧霞元君,即泰山行宮)俗稱“奶奶閣”(1947年拆除)。因閣得名,1934年改稱“奶奶閣街”
北玄帝廟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濟寧州志》記載為“北玄帝廟街”。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寧縣志》記載為“玄帝廟街”。本街北首,清代建有玄帝廟一座(內祀玄武大帝),1948年解放后拆除,由廟得名,因重名,本街居北,1982年5月更名為“北玄帝廟街”。
西水口子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宣統三年(1911年)《濟寧直隸州續志》記載為“水口子街”。此地原系雨水流入北城海的入水口,故稱“水口子街”。因重名,本街居西,1934年更名為“西水口子街”。
學門口南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濟寧州志》記載為“泮宮街”;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寧縣志》為“學門口街”。本街因在舊“文廟”以南,故稱“文廟街”,1950年更名為“學門口南街”。
三神廟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南部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濟寧直隸州志》記載為“三圣廟街”。本街北首建有“三神廟”一座(內祀關公、火神、財神,1970年拆除)。1934年改稱“三神廟街”。
玉米倉街 南北走向
位于任城區政府駐地西南部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濟寧直隸州志》記載為“倉胡同”;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寧縣志》為“御米倉街”。清代“州衙門”曾在本街設有糧倉一座,名“永豐倉”,俗稱“御米倉”。1950年后演化為“玉米倉街”。
細數濟寧老胡同
東西走向:時家胡同、方家胡同、東西湯家胡同、濟安胡同、考院胡同、河晏門胡同、大閔家胡同、小閔家胡同、青蓮胡同、燒酒胡同、打繩胡同、清平胡同、甄家胡同、白家胡同、東楊家胡同、南菜市胡同、龔家胡同、壩口楊家胡同、龍行胡同、打水胡同、汲家胡同、史家胡同、響鈴閣胡同。
南北走向:溝東胡同、周南胡同、沙家胡同、高家胡同、南北湯家胡同、曾家胡同、肖家胡同、溝西胡同、大金家胡同、小金家胡同、駱家胡同、西楊家胡同、三皇胡同、詹家胡同、粉蓮胡同、東白家胡同、馬家胡同、西棋盤胡同、溫家胡同、倪家胡同、瓷器胡同、康家胡同、石家胡同、南井家胡同、秀土廟西胡同、秀土廟東胡同、八鋪南胡同、陳家胡同、左家胡同、楊家園胡同、保全胡同、眼藥胡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