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7-07-19 15:30:07
今年6月28日,我市向濟南市琦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核發了全市第23張排污許可證,標志著我市火電、造紙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按計劃完成,并提前完成了國家確定的排污許可證核發階段性任務。
排污許可制度的建立,是濟南環境管理從粗放式走向精細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實施排污許可制度、網格化環境監管、強化“水質”目標管理等一系列舉措,濟南環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對于改善環境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施排污許可制度
排污許可證是企事業單位依法排污的法律文書,重點對水和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量以及管理要求進行許可,強化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促進企業達標排放,并有效控制區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
今年3月28日,我市向華能濟南黃臺發電有限公司核發了全省首張排污許可證,標志著我市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工作全面啟動。截至6月28日,我市提出申請的18家火電企業和5家造紙企業全部取得了“身份證”,我市排污許可證核發階段性任務順利完成。
記者了解到,實施排污許可制管理后,環保部門將逐步從大包大攬中走出來,集中到排污許可證監管上。按照計劃,下半年我市將逐步啟動鋼鐵、水泥、石化等十余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同時環保部門將按“一證式”管理要求,對火電和造紙企業排污許可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推進精細化管理,并嚴厲查處無證排污行為。
建設網格化監管體系
網格化環境監管是推動實現環境監管網格化、精細化、智慧化、法治化的重要途徑,是新形勢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有效模式。近年來,濟南市大力推動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力求通過科學設置網格,明確網格職責,加強基層環保機構及網格員隊伍建設,達到全面落實“定區域、定職責、定人員、定任務、定考核”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責任到人、監管到位、執法規范、高效運轉的環境保護監管網格。
市網格化環境監管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原則,已初步建立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共組建一級網格1個(市本級),二級網格12個(縣區級),三級網格(鎮街道級)143個、四級網格(村社區級)5209個,報備網格員3000余名。
據了解,網格員依托網格化監管信息平臺開展日常巡查,通過移動終端APP軟件與PC管理端的協調配合,實現GIS定位查詢、日常巡查管理、監管對象管理、環境問題線索上報處理等功能。“截至目前,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已接收處理各類環境問題線索8000余條,初步發揮了網格員作為神經末梢和執行終端的監管作用。”
強化“水質”目標管理
為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濟南市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將河流水質目標化、精細化,將治污任務逐一落實到匯水范圍內的排污單位,明確防治措施及達標時限,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對水質不達標的控制斷面實施掛牌督辦,必要時按規定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
小清河治理攻堅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今年4月17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漯河夏侯橋斷面和章齊溝入小清河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2018年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市要求,加快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進度,進一步落實治理主體責任,抓緊研究推進辦法和措施,要求今年底基本完成市區31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同時,我市還要求加強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各有關區加強本轄區各支流斷面水質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加快各支流斷面水質達標整治。此外,我市還進一步加嚴了小清河流域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2018年1月1日起,在小清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站)和工業企業執行水污染物區域排放限值,促進小清河水質改善。
原標題:濟南環境管理邁向精細化 企業排污得“持證”環境監管“劃格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