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7-03-13 21:36:03
本報制圖 金 琳
服務業,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市宏觀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其中服務業潛能迅速釋放,成為當仁不讓的“領跑者”。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的出臺,推動服務業總量持續增加,自2012年以來的五年間增長74%,推動全市經濟再創新高。
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消費結構的升級,為服務業帶來起飛的巨大空間。2012年以來,我市三次產業比例由4.6:47.6:47.8調整為3.7:41.6:54.7,第三產業增加值五年來年均增長9.5%。2016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479.6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1%。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指出,服務業是轉型發展的主戰場或主導性產業,沒有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不可能有科學的、新型的產業結構形成。
2012年至2016年,全市服務業投資結構歷經服務業投資為主——工業投資領跑——服務業投資主導的格局調整優化,服務業投資一路領漲,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0.4%。中國移動通信數據中心、藍色硅谷孵化器二期、影視產業園制作中心三期、藍色研發中心等大型服務業項目強勢拉動,圍繞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民生服務領域及以科技創新為主的高技術領域,服務業開啟了新一輪“供給創新”。
更開放——
服務業加快“走出去”
創業主體活力迸發
服務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讓青島的服務業“走出去”取得新進展。
2016年,全市服務業利用外資30.64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65.4%,占全部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43.8%。服務業外商投資項目累計達2408個,占全部外商投資項目數量的61.9%。
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橡膠谷園區成為首批山東省服務貿易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也讓服務貿易集聚區建設再上新臺階,我市服務進出口額、出口額、進口額三項指標在省內均列首位。2016年,全市服務進出口完成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其中出口59.5億美元、進口60.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6%、13.7%。
服務業對外投資也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動能。2016年,全市備案對外投資服務業項目189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26.9億美元,增長285.2%。全市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7728人,占全省25.8%。
國內市場的繁榮與對外開放的活力相得益彰。服務業市場主體快速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市服務業法人單位21.6萬戶,是2011年的2.6倍,占全部法人單位的74.7%。其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登記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為新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高技術服務業、新服務企業、高技術制造業等新經濟主體大量涌現,使服務業活力不斷迸發,僅“互聯網應用企業”和“互聯網服務企業”就占到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數量64.1%。
更強勁——
稅收貢獻翻一番
新增就業占九成
隨著營改增的全面實施,服務業稅收實現穩定較快增長。近五年來,全市服務業稅收從385.5億元增加到773.9億元,總量翻了一番,年均實現15%的增長速度,服務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總量比重由47.3%增加到53.5%,提升6.2個百分點。
2016年地稅收入中,服務業稅收收入437.52億元,比2011年增長79.5%,年均增長12.4%,占全部地稅收入的67.9%。國稅收入中,服務業稅收收入336.43億元,比2011年增長64%,占全部國稅收入的39%,比重持續提高。
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服務業更成為首屈一指的主陣地。2016年全社會從業人員595.44萬人,比2011年增長8%,而服務業則增長18.3%,高出全部就業增速10.3個百分點。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3%,比2011年的39.6%提高了3.7個百分點。五年來,全社會從業人員增加了44.26萬人,其中90.2%在服務業,占九成以上。
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為服務業增添了強勁動力。五年來,全市以“互聯網+”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2016年,現代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分別為2958.2億元、282.0億元、220.6億元、469.2億元;全市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服務業企業達到210家,比2011年新增58家,新增億元企業多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行業。互聯網+新業態發展迅速,與2011年相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普及率年均提高8.6個百分點。
更惠民——
“五大幸福產業”快速成長
新業態造就新生活
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把服務業發展速度和質量提升推至新的水平。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也讓人們的生活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快速形成產業高地,不斷推動我市民生改善,圍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開啟了一輪“供給創新”。
2016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0%、22.0%、18.8%、11.3%和6.7%。旅游業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顯。2016年青島旅游總收入1438.68億元、同比增長13.3%,遠快于GDP的增速,是2011年的2.1倍。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提升了行業對資金的吸引力。
文化及相關產業服務業、體育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均亮點頻現。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服務業中,文藝創作與表演、電影電視節目制作等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2.5%、24.2%。全民健身、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體育組織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8%。健康產業中,醫學研究和實驗發展、洗浴服務等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1.3%、42.2%。養老服務中,老年人、殘疾人養護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2%。
展望未來,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隨著各項扶持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城鎮化、農村現代化不斷推進,人才紅利、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加大,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會更加凸顯。服務業,必將在青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中發揮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