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7-03-05 08:31:03
“煙臺職業(yè)學院學雷鋒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舉行
膠東在線3月5日訊(記者 張倩 通訊員 張俊)1000多場志愿活動,5000多人參加,服務總時數(shù)30000余小時,人均服務6小時……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記錄的正是煙臺職業(yè)學院七星湖志愿服務隊在學雷鋒道路上留下的青春足記。這支成立于2003年的年輕隊伍,依托校地共建志愿服務項目常態(tài)化地開展活動,已成為聞名煙臺的志愿服務團隊。
4日早上,由煙臺職業(yè)學院七星湖志愿服務隊發(fā)起的三場“學雷鋒日志愿活動”正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雨岱山、第一海水浴場同時開展。通過精彩的文藝演出為老人帶來歡樂,在防火點幫扶防火隊員勸導游客,清理海邊垃圾向市民普及“海洋垃圾”防治常識……這些身穿綠色志愿服的年輕人,通過各種形式,將“雷鋒精神”發(fā)揚傳承。
“特別高興,他們沒有把雷鋒忘掉,沒有把‘雷鋒精神’忘掉!”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76歲的楊福蓮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志愿者們精心準備的文藝演出。“平時在這,出門就是老太太、老爺子,所以特別喜歡見到年輕人。而且我是退休老人,非常喜歡學生。今天他們能來,可高興了!”楊福蓮說,年輕人能夠把雷鋒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很欣慰,為他們點贊。
看著老人們十分享受這場文藝表演,一直負責籌備工作的志愿者宗學祥也松了一口氣。“老人期盼的不是孩子能賺多少錢,更多的是陪伴。他們的子女可能給不了那么多,但我們可以!”在宗學祥看來,作為公益組織,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情,陪老人說說話,讓他們不那么沉悶,帶去新鮮的生活方式,“因為每次去陪老人,發(fā)現(xiàn)他們特別喜歡跟我們講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孩子。”
對于煙臺職業(yè)學院七星湖志愿服務隊的這些年輕志愿者來說,學雷鋒,永遠在路上。自2011年以來,七星湖志愿服務隊積極報名參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截至2016年,共選派15名志愿者到西部地區(qū)從事青年中心建設和社會基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汶川、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及西南旱情面前,志愿服務隊迅速投身到搶險救災的任務當中,在全校范圍內(nèi)進行賑災募捐活動。組織開展了“一人一瓶水,愛心送旱區(qū)”捐款活動,短短的兩天時間,募集捐款36056.20元。在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務隊踴躍捐款二十多萬元,為災區(qū)人民獻一份愛心。17名志愿者經(jīng)培訓成為煙臺市第一批看護災區(qū)病員志愿者,對四川災區(qū)傷病員進行24小時心理疏導和陪護,并圓滿完成第一階段陪護任務,順利進行交接。
“因為愛的存在,我們一直堅持十多年。”煙臺職業(yè)學院七星湖志愿服務隊現(xiàn)任隊長王港平,2015年10月,從學姐學長手中接過志愿服務接力棒,繼續(xù)帶領3000多名志愿者,開展常態(tài)化志愿服務活動。在王港平看來,從當初入大學單純選擇來這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請,到之后感受著志愿服務帶來的快樂和滿足,自己已經(jīng)與這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為一家人,“自己從學長學姐那里成長,感覺以后也要帶著學弟學妹繼續(xù)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一代一代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
其實,不止“七星湖”,目前在煙臺職業(yè)學院,共有20余支志愿服務隊在常態(tài)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學雷鋒活動是學校實踐育人的載體,同時也是學習和踐行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形式,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精神文明建設等,都起到積極作用。”煙臺職業(yè)學院學生處副處長、團委書記趙向森表示,學校一直重視“學雷鋒”活動的常態(tài)化開展,讓活動接地氣;同時注重機制化建設,通過每年一小表彰,三年一大表彰,樹立典型,總結經(jīng)驗,讓活動落到實處。
4日當天,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還舉行了“煙臺職業(yè)學院學雷鋒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趙向森告訴記者,這也正是以七星湖志愿服務隊為代表的煙臺職業(yè)學院今年志愿服務的重點工作——啟動為老年公寓服務活動。趙向森表示,未來學校還將不斷創(chuàng)新,讓“學雷鋒”活動更有亮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