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shù)刂扑幖瘓F
2024-11-28 08:49:11
中藥煎煮之前到底用不用洗啊?
洗or不洗?
每次煎煮中藥時,總有人對此存有疑問。他們覺得中藥飲片上有很多的灰塵,會嫌它“臟”,常在煎藥前用水沖洗,認(rèn)為這樣可以除去表面的污垢塵土等。
其實,中藥飲片在煎煮之前是不宜水洗的。中藥飲片出現(xiàn)在藥房調(diào)配前,就已經(jīng)經(jīng)過一系列的炮制工序處理。而干凈,是最基本的要求。
1、中藥成分復(fù)雜,不少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為糖類、苷類等水溶性物質(zhì),水洗后,這些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必將有一部分隨水流失,導(dǎo)致藥效降低,影響治病效果。如:甘草、柴胡、人參、三七等。
2、中藥炮制方法常含有對中藥飲片的醋制、姜汁制、鹽制、酒制、膽汁制、蜜制等,而姜汁、醋、鹽、酒、膽汁等輔料也都易溶于水,水洗后,可導(dǎo)致部分輔料丟失,導(dǎo)致藥效降低,影響治病效果。如:炙黃芪、鹽杜仲、膽南星、姜厚樸等。
3、中藥方劑中常包含種子、花粉、礦物類中藥飲片,這些細(xì)小藥粉末狀、顆粒狀藥物經(jīng)水沖洗,必然造成劑量上的損失,導(dǎo)致藥效降低,影響治病效果。如:菟絲子、葶藶子、蒲黃、滑石等。
浸泡
一般而言,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至1.5小時,如輔助風(fēng)熱感冒的解毒方,以紫蘇、荊芥、大青葉、鴨跖草組成,這些花草類中藥品片浸泡的時間可以相對短一些。
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至3小時,如輔助肝炎的茵陳蒿湯,茵陳的藥用部分是莖葉,山梔是用果實入藥,大黃是用塊根入藥,就需要比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長一點,以便充分煎出有效成分。凡是以礦物、動物、蚧殼類藥材,如靈磁石、水牛角片、珍珠母、牡蠣為主的方藥等,浸泡時間需要更長一些。
用具
(1)煎藥可選擇砂鍋,也可選用較牢固的不銹鋼器皿等。
(2)煎藥時切忌使用銅、鐵、鋁制器皿,煎好的藥液也應(yīng)避免與這類器皿直接接觸。
用水
傳統(tǒng)的“3碗水煮成1碗”,其實不是科學(xué)的標(biāo)準(zhǔn)。因為不同處方的藥味多少、藥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藥材吸水量也有不同。應(yīng)以水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而不是機械地用3碗水煮藥。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biāo)準(zhǔn)水位,再開始煎煮。
火候
一般煎中藥時,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一般的中藥材煮沸20-25分鐘;解表藥及其它芳香類藥物,沸后文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時間
中藥煎煮時間,應(yīng)根據(jù)不同藥物和疾病性質(zhì)、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藥情況而定。沸騰后再用文火煲藥的時間,一般中藥,頭煎應(yīng)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yīng)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復(fù)煎
許多老人家習(xí)慣于一副中藥“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藥,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藥湯煎煮好,應(yīng)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chǎn)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