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近年來,臨沂聯通用數字技術提高鄉村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用科技助推鄉村數字化進程,點燃了鄉村振興內動力。
數字鄉村之共享水井
“一口水井能覆蓋六七十畝的土地,手機簡單掃碼操作就能用,再也不用車拉手提肩扛去澆地了,農田灌溉“方便又實惠”,這是四十里堡鎮站前村的數字共享水井。針對天氣異常擾亂生產節奏,出現的用水難問題,聯通公司市派第一書記劉濤深入走訪,了解到當前農業灌溉中存在油泵抽水花費較高、水泵笨重搬運不便且抽水難等問題,積極與村兩委溝通,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造了數字共享水井,為農耕灌溉救急解難。據介紹,共享水井解決百姓投入高昂的打井費用和水泵費用,減輕了百姓負擔;避免了百姓因一時所需集中打井造成的空間布局不合理和不必要的重復浪費;用電泵澆地比用油泵澆地更省錢,村民僅按每小時2元交電費就可使用,比使用油泵更能節省費用,經濟實惠;直接在共享水井邊掃碼即可使用,不用再把笨重的油泵抬到地里,輕松便捷,農田灌溉“方便又實惠”。
聯通共享水井讓數字共享在農村有了“落腳之處”,村民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數字共享“紅利”,干勁更足了。
數字鄉村之智慧安防
“再不用像以前天天大門緊閉了”,數字鄉村的“智慧安防”功能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蘭陵聯通為駐村安裝的2個數字大屏和37個監控點,村里大屏幕能夠實時監控村街道巷內的每一個角落,極大提升了村民維護村里衛生狀況的自覺性,隨便丟垃圾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實時監控又像無數的“眼睛”,協助村民看家護院,全村居家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通過手機端也可實時查看監控效果,并輔以區域入侵、徘徊滯留報警、防溺水監管、煙火預警、客流量統計等功能,讓數村平臺成為鄉村治理的好幫手,也讓在外務工人員隨時能查看家門口的鄉情鄉貌,感受與故鄉的同脈相連。
數字鄉村之智慧農業監控溯源系統
“我這個西瓜可不尋常,從播種到落地的生長過程,掃一掃就能看見”,甄劉莊村民劉邦付自豪地說。劉邦付是村里的“歸雁”人才,前年的一場大雪,讓他的大棚菠菜“全軍覆沒”,損失嚴重。蘭陵聯通縣派駐村第一書記魏士友將“智能”監控設備、“大棚?!?、農作物“溯源”系統等設施帶進了村莊,讓他重振旗鼓。通過智慧農業平臺智能化管理,實現了大棚內溫濕度預警、生長周期一體化追溯等功能,并隨時能通過專家在線互動進行技術指導,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問,還能提供產品市場價分析、農資在線交易等服務...神奇的科技技術,讓劉邦付的作物產量和溢價能力得以“雙升”,他的“小棚”也逐漸擴成占地近20畝的“大棚”。
在廣闊的沂蒙大地,像沂水縣四十里堡鎮站前村這樣的村莊有很多,像蘭陵縣神山鎮甄劉莊村劉邦付這樣的“新農人”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臨沂聯通依托數字鄉村平臺功能,打造共建、共享、共營的“數字鄉村生態圈”,用科技助推鄉村數字化進程,沂蒙鄉村的生機畫卷正徐徐展開。(通訊員 沈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