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7-01-24 07:23:01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張鑫】上周五,美國正式進入“特朗普時代”。這位新總統將給歐盟、中德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就此話題采訪了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
環球時報: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贊英國脫歐,并鼓勵其他國家離開歐盟。當下歐洲各處民粹主義盛行,德國是否有信心把歐盟凝聚在一起?
柯慕賢:對此我持樂觀態度。盡管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歐盟部分國家有崛起之勢,但目前還沒有任何負責任的歐盟領導人抱有退出的想法。明智的人不會想要放棄內部市場帶來的福利和其他共同事業。如果你看一看英國退歐之后的民調,你會發現在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對歐盟成員國地位的支持上升了。我的樂觀還來自德國本身。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很穩定。我們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是1.9%,聯邦預算連續3年獲得盈余。這為我們把歐盟凝聚在一起提供了較好條件。而最近從美國傳遞出的信號將會加強歐盟內部的凝聚力。
環球時報:特朗普的政策威脅著幾大國對自由貿易的推動。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是否會通過幫助中國在歐盟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以及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更謹慎的態度,來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柯慕賢:中國和歐盟都需要自由貿易。在全球保護主義崛起的勢頭下,我們準備與任何愿意推動自由貿易的伙伴合作。我的感覺是,目前中國和歐盟,尤其是德國,有更強的意愿去加速雙邊投資協議的商談。這也包括市場準入方面的真實進展。關于市場經濟地位,我們已經滿足中國很多愿望。盡管布魯塞爾和北京方面仍有一些分歧,但我不認為這些分歧會升級為貿易戰。我相信我們會找到非常友好的解決方案。
環球時報:中德兩國都是全球化的堅定擁護者。您認為兩國應如何保持全球化的勢頭、對抗保護主義?
柯慕賢:我相信7月在德國漢堡舉行的20國峰會將是兩國聯手繼續塑造全球化、抵御保護主義的一次良機。“去全球化”不符合中國和德國的利益。這些共識將是我們在20國框架內加強合作的共同基礎。中德兩國應當是全球化的堅定擁護者,因為我們從中受益最大。然而,反對保護主義應該從自身做起。這就是德國會向中國投資持續開放的原因,同時德國也希望中國能更多地實踐互惠原則。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上提出要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這讓人感到歡欣鼓舞。
環球時報:特朗普批評德國的移民政策,也在諸多有關中國的問題上做出挑釁。您認為來自特朗普的壓力會給中德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
柯慕賢:美國新政府需要一些時間來調整,我們對未來的具體政策拭目以待。現在說它將如何重塑中德關系為時尚早,但很明確的是,中德擁有許多共同利益,這一點不會改變。對于中國,我們將繼續做一個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因為我們不會突然改變確保伙伴關系成功的要素。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默克爾總理最近被問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時候,她說:德國的立場不會改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