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2-13 20:02:02
原標題:濟南歷城:科技賦能 探索電梯“智”理新模式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濟南歷城:科技賦能 探索電梯“智”理新模式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2月13日電(于文海)2024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因地制宜發展科技保險,實現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保險保障覆蓋”。大力發展科技保險,是保險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的重點工作。科技創新在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的同時,也為科技保險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需求空間。
過去3年,山東省濟南市歷城轄區內的特種設備數量由1.3萬臺套增長至2.1萬余臺套,年均增長率超過20%。其中,電梯老化、故障頻發、事故困人等問題頻發,電梯數量的快速增長給電梯安全監管帶來了風險和挑戰。為提高電梯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居民安全便捷乘梯,在濟南市歷城區委、區政府的指導及推動下,歷城區保險產業創新聯盟探索“保險+科技”新模式,為推動電梯安全監管智慧化建設,開拓出一條多元共治的工作新路徑。
據統計,目前濟南市歷城區電梯共計1.4萬余部,其中安置房小區的電梯2000余部,機關事業單位、公共聚集場所的電梯1700余部,商業住宅小區的電梯1萬余部。大部分電梯已運行3年以上,開始進入維修高峰期。然而,傳統維保單位往往采用以修代保模式,電梯維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往往難以評估。歷城區保險產業創新聯盟通過走訪調查發現,一部電梯年度運行及維護的總成本大約為11552元至21160元之間(不包括突發大修和更新改造費用),安置房小區的電梯矛盾糾紛處置及維修費用均由街道負責,各街道的費用負擔和安全責任繁重。
根據對歷城電梯的走訪調研情況,歷城區保險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制定了“電梯保險+科技”服務模式。該服務方案包含電梯責任保險、電梯財產損失和維修費用補償,基礎保費為3000元/年/部,最低合約期限為3年,每單由2-3家保險機構共保。保險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為每部電梯加裝傳感器等智能設備,成本約1500元。經測算,保險機構最長可在3年內獲得承保利潤,在電梯備件最長5年的更換周期內較傳統管理模式總體費用下降約80萬元。
“電梯保險+科技”服務模式為郭店街道和唐冶街道安置房小區的247部電梯提供了12.35億元安責險、1482萬元配件損失險、1482萬元自然災害損失險的風險保障,保費55萬元,其他服務費用18萬元。試點項目開展以來,初步形成了“全生命周期保險、全流程服務托管、全方位智慧監管”的安置房小區電梯風險管理“三全”模式,有效實現了電梯安全管理從依靠行政監管為主向社會綜合治理的轉變。電梯故障率較往年下降70%,電梯投訴率下降80%以上。
金融服務在服務社會需求的同時,通過對區域公共消費需求的聚集和整合,更可以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電梯科技+保險”服務模式以科技賦能全面介入電梯風險管理前端,再運用責任保險對電梯故障快速賠付,有效提高了事故處置能力,起到了減控社會風險總量的作用。在成功實踐的基礎上,歷城區保險產業創新聯盟不斷拓展服務范圍,與荷花街道、郭店街道、唐冶街道等5個街道達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電梯科技+保險”服務模式下已參保電梯共1200部,預計到2025年底,實現3000臺的參保量,推動風險減量與保險增量良性互動和循環促進。
隨著“電梯保險+科技”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其市場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該模式也由安置房小區電梯試點逐步向商業住宅小區、公共場所等領域進一步擴展。同時,通過匯集包括電梯保險在內的公共消費領域的保險需求,吸引保險公司向歷城匯集,提供更多保險服務。
此外,聯盟以電梯維保和智能化、集約化管理為抓手,將電梯生產、經營、維保單位、零配件配套企業、電梯科技公司等電梯相關企業匯集在一起,打造電梯產業聚集區,推動電梯產業縱向鏈接、橫向拓展,形成規模效應。截至目前,產業園區已落戶企業17家,推動電梯產業鏈進一步完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