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5-02-10 15:25:02
“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帶著一生的奉獻、無限的赤誠,黃旭華,那個為祖國“深潛”一輩子的人,走了。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這是我們自己干出來的?!?/p>
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制工程。面對外國的技術封鎖,毛澤東同志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國外保密控制極嚴,要從浩瀚無邊的報紙雜志和論文資料中找到有價值的內容,猶如大海撈針。難得找到的,又是零零碎碎,真假難分。
黃旭華要求科技人員隨身帶上“三面鏡子”,用“放大鏡”擴大視野;用“顯微鏡”摸清實質;用“照妖鏡”棄假存真。
彼時,科研手段和試驗設備不是空白就是待建。哪兒有今日一秒上億次的計算機,只有算盤和計算尺。
幾千噸排水量的核潛艇的重量重心值,牽涉到數萬臺件的設備、儀器,幾十公里長的管道、電纜和上千噸的鋼材材料。成千上萬的數據,都是用算盤和計算尺,一個一個算出來,加以集成,再不斷調整配重,每一次調整,都得從頭再來。
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白天黑夜加班加點;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算出了首艘核潛艇幾萬個數據;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邊角余料都要過磅稱重……
“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币蛔膷u和一群隱姓埋名的人徹底改寫了世界核潛艇的歷史——中國核潛艇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斗序列。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這是我們自己干出來的?!?/p>
多年之后,黃旭華的云淡風輕,濃縮了所有。
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當祖國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為數不多的訪談中,黃旭華的這段話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他這一生,時刻準備著為國犧牲。
1988年初,核潛艇首次深潛試驗。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深潛后承受的外壓是1噸多,但凡有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不嚴,都可能面臨艇毀人亡的結局。
黃旭華決定,親自隨艇下潛!
極限深度,成功了!黃旭華欣然題詩:“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癡”,是為了科學;“志”,是為了祖國。
1926年,黃旭華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小鎮,排行老三。他的父母在當地行醫,頗具聲望。
小學畢業時,全面抗戰拉開了序幕。黃旭華為了求學翻山越嶺,步行整整四天,才找到為了躲避日寇而搬遷的中學。
“想轟炸就轟炸,因為我們國家太弱了!”在炮火與動蕩中長大的黃旭華,太渴望祖國的強大。
這個曾經想要學醫的青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造船工程系,他立下誓言:“我要學航空、學造船,我要科學救國!”
歲月見證。離家投身核潛艇事業時,黃旭華才三十出頭,再見親人,他已滿頭白發。
“家人不知道我在外做什么,父親去世我也沒有回去……”
總有人問黃旭華,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p>
無怨無悔的使命背后,有一生難解的鄉愁,更有超越凡俗的追求。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孝。我雖然沒有遵守‘常常回家看看’的諾言,但我恪守了要嚴守工作機密的承諾,我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理解、諒解我的?!?/p>
兄弟姐妹中他工資最少、房子最小。他淡淡一笑:“你們有這么好的境況,我祝賀你們,但我絕不眼紅。我還是走我的獨木橋,一生不會動搖?!?/p>
“用自己堅挺的脊梁,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p>
摘取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黃旭華比過去更忙了:他走進大中小學,為孩子們作報告、作科普,宣講科學家精神;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獎金逾2000萬元,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激勵后繼者開拓創新、勇攀高峰……
各種宣講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中,他始終精神抖擻、面帶微笑。即使需要拄著拐杖、坐著輪椅,他也挺直脊背、目光炯炯。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小學“黃旭華院士科技教育中心”,一項名為“黃爺爺,我想對您說”的心里話征集活動,吸引著孩子們的熱情參與。
有孩子這樣寫道:敬愛的黃爺爺,現在我們能夠安享和平,都是有像您一樣“赫赫無名”的奉獻者,用自己堅挺的脊梁,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雖然您不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但一直默默為國努力。我要向您學習,以您為榜樣,勇往直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編輯:吳煒玲、何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