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5-02-08 11:26:02
新華社哈爾濱2月7日電(記者高萌、王君寶)松花江畔,萬家燈火。新春正月,萬眾歡聚。
7日晚,承載著亞洲人民對于和平、發展、友誼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隆重開幕。
時隔近三十年,亞冬圣火再次照亮冰城。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名運動員參賽,創亞冬會歷史之最。
人們懷揣夢想,匯聚于這片熱情洋溢、開放包容的黑土地,追尋中國式現代化足跡,譜寫“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的華章。
千里冰封,古道熱腸。冷與熱,交織一座城的動人詩篇。
哈爾濱的寒,是滴水成冰的凜冽。可這座城市卻恰有一種能在嚴寒中燃燒的熱烈浪漫。開幕式上,采冰人喊著雄渾的號子,劈開松花江的冷酷。鐵镩起落間,萬噸冰磚裹著寒氣躍出水面。零下20多攝氏度的風,能夠割裂皮膚,也能讓冰層結晶出最剔透的藍。
燃燒于“冰雪大世界”的亞冬會主火炬,名為“雪韻丁香”。在哈爾濱,丁香能夠捱過極端冬夏溫差,在春風里搖曳綻放。這些紫色小花,是哈爾濱人認同的城市象征——頑強不屈、生生不息。
冰雪運動的魅力,關鍵在激情和協作。只要有信心,未來可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東北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佳績。
這片因鐵路而興的老工業基地,將石油、煤炭、木材、糧食運出黑土地,竭盡所能為共和國的發展貢獻力量。如今,熱烈真誠不變,而冰雪文化和冰雪經濟正在成為哈爾濱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的新紐帶。
這片黑土地披上了冰雪經濟的銀甲,將嚴寒釀成滾燙,讓異鄉旅人找到自己的“東北老家”。隨著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更多國際友人來華體驗冰雪運動。今年春節黃金周,哈爾濱累計接待游客1215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90多億元。
冰天雪地,生機盎然。動與靜,勾勒冰雪上的金山銀山。
從北京冬奧會到哈爾濱亞冬會,中國“冰雪熱”傳遍大江南北,也為世界冰雪運動注入生機活力。
三年過去,中國冰雪經濟的熱潮早已漫過山海關,“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落地生根。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進入尋常百姓家。北方“貓冬”的習俗,正被滑雪板劃出的弧線改寫;南方孩童對雪花與冰凌的好奇,化作雪場、冰場里蹣跚學步的身影。
冬奧遺產不只是獎牌榜上的榮光,更是張家口風車轉動清潔能源的嗡鳴,是阿勒泰牧民變身滑雪教練的蛻變,是查干湖漁獵文化嫁接冰雪旅游的新枝。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2023至2024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達到4.3億,預計2024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達到5.2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將超過6300億元。
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當雪道延伸拓展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當雪杖擊打出制造業升級的快節奏,冰雪產業正以噴薄之勢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新增長點。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異與同,協奏亞細亞的嘹亮樂章。
紛飛的雪花千姿百態,不同的文明各具風采。
亞洲大陸的子民,早已將生存淬煉成與自然對話的哲學。蒙古草原的騎手在暴雪中馴服烈馬,波斯灣的采珠人潛入深海與暗流博弈,恒河平原的農人在季風中播種希望……不同的土地上,滋長著同樣的堅韌、協作與超越。
亞洲人民堅守安寧和睦的共同夢想、堅持繁榮發展的共同追求、實現交融相親的共同心愿,恰似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亦如亞奧理事會的格言“永遠向前”。
和平如同冰雪般純潔。當戰火與爭端仍在部分土地投下陰影,體育卻如新月般升起,用潔白的輝光覆平溝壑。不是完全抹平差異,而是讓差異成為和弦;不是消除一切分歧,而是用競爭澆筑理解。
百年變局之下,全球休戚相關,人類命運與共,世界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
憑借體育之力,亞洲各國攜手應對各類安全挑戰,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亞洲力量;攜手共進、共謀發展,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不竭動力;推動彼此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群山巍峨,萬川澎湃。
亞洲各國就像一盞盞明燈,只有串聯并聯起來,才能讓亞洲的夜空燈火輝煌。
在這片孕育古老文明、交匯世界文化的土地上,亞冬會的冰鞋刀痕、雪板轍印,正將亞洲人民的共同期許深深鐫刻;冰雪淬煉出的團結之光,必將照亮亞洲發展進步的美好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