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5-02-08 11:20:02
新華社拉薩2月7日電 題:高原震區迎春來——震后一月再訪定日
新華社記者邊巴次仁、格桑朗杰、盧丹陽
1月7日,強震突襲,讓西藏定日飽受創傷;2月7日,再訪災區,這里已升騰新的希望。
短短一月時間,在西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與多方馳援下,緊急救援、物資供應、過渡安置……多項救災工作在震區迅速開展。一碗碗熱乎的飯菜、一件件溫暖的衣被、一袋袋取暖的燃料自全國各地而來,匯聚成共渡難關的暖流,溫暖著高原人民的心。
如今走進安置點內,一間間整潔的板房排列整齊,水、電、網一應俱全,孩童玩耍的歡快笑聲再次傳來……冬去春來之際,災區群眾正在見證家園重生。
2月初的定日,寒氣尚未散去,走進野江村67歲的老人米瑪的板房中,火爐中燃燒的牛糞伴著點點星火,讓屋子暖意融融。“分到的牛糞等燃料度過這個冬天完全沒問題。”米瑪端坐床邊,臉龐被火爐映得發紅。
“群眾從簡易的帳篷搬到了溫暖的板房,物資我們也以最快速度分發到他們手中。”野江村駐村第一書記扎西頓珠說。
截至1月31日,定日縣已搭建板房7733套、帳篷9941頂,安置受災群眾47787人。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地震發生以來,各級慈善總會、協會、基金會接收捐贈資金10.9億元。
驅車行駛在定日縣重災區內,廢墟已被清理干凈,安置點內整潔的板房鱗次櫛比,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
清晨,陽光輕輕灑下,朋曲河谷被逐漸照亮。各個安置點內,干部群眾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古榮村村民羅布穿上印有“重建家園”的藍色馬甲,隨即投入到災后家園的重建工作中,不遠處的同伴們有的在打掃安置點環境衛生、有的在搬運清理廢棄物、有的在收拾牲畜飼料……
“村子里有勞動力的38戶都參與到重建工作中了,大家都很積極。”羅布將垃圾裝上運輸車輛后笑著說,“每天有260元的工資,吃穿不愁,收入問題也解決了。”
“群眾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古榮村駐村第一書記徐超說,現在醫療衛生工作轉入日常護理,定日縣重災區群眾已全部搬入板房,震區群眾正逐漸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再次見到民警頓珠次仁,他正與古榮村安置點的孩子們踢著足球,臉上滿是笑意。時間回到一個月前,他滿身灰塵、指甲縫里盡是木屑和泥土,臉上布滿凝重。“一個月,變化太大了。”
在他的記憶中,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抗震救災硬仗,在世界屋脊之上迅速打響。
震后10分鐘,緊急救援力量便已出動;震后30分鐘,救援工作已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全面展開;震后9小時,因地震損毀路段全部搶通,移動通信信號恢復正常;震后13小時,定日縣城和7個鄉鎮恢復供電;當天晚上,不少震區受災群眾就吃上了熱飯、住進了帳篷……
一月之間,災區人來人往,留下了暖心的故事在珠峰腳下流傳。
拉面師傅馬杰驅車2700多公里從甘肅臨夏到震中為受災群眾煮上一碗碗熱騰騰的拉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應急心理救援隊隊員們帶著震區孩子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用溫情陪伴著孩子們……
基層干部每日迎著風沙,開展隱患排查、清理廢墟、物資分發等工作……
如今,定日縣過渡性安置全部完成,進入震后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期。
正午陽光,溫暖和煦。古榮村村民們在安置點中間的人工草坪上席地而坐,大一點兒的孩子們踢著足球,互相歡呼吶喊,不遠處的溫暖小屋內,志愿者們正教小孩子們學畫畫、玩彩泥。
“質量肯定會比以往的房子好。”“希望抗震好一點。”“二層的陽臺要大一點。”在談及對新家的期盼時,安置點上的群眾們紛紛提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羅布笑著說:“我希望能親手參與到家園的重建當中,讓家鄉越變越好。”(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