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2-06 20:18:02
原標題:從DeepSeek看中國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原標題:從DeepSeek看中國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
春節前后,全球科技創新的頂流當屬DeepSeek。
依靠獨特技術路線,我國初創企業開發的這款人工智能大模型性能強大,訓練成本卻不高。DeepSeek就如同從小路駛出的一臺高性能平價跑車,一舉沖到行業第一梯隊。外媒感慨,這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場地震”“一座里程碑”。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橫空出世的國產大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和理解中國創新模式、路徑的生動樣本。
DeepSeek之所以讓人震撼,在于其打破了人們對創新路徑的刻板印象。據創始人梁文鋒介紹,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畢業生和沒畢業的博士生組成。過硬的創新成果表明,今天的中國,正在成為頂尖人才成長的沃土、原創性創新的策源地。
頂尖創新成果,離不開頂尖人才的靈光乍現,但日常生活和普通勞動者的力量和智慧不容忽視。以人工智能為例,沒有千千萬萬名數據標注員的精準“投喂”,國產大模型就不可能如此“聰明”。DeepSeek之所以成功,很重要一個原因也是堅持了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將各方面智慧匯聚起來。科技創新的源泉,是實際生產生活、是更廣泛的參與和投入,在這方面,中國擁有獨特優勢。
完整的產業鏈條、豐富的使用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扎實的人才儲備,能夠形成從技術到應用,再從應用反哺技術創新的完整閉環。用好這個優勢,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必將不斷結出碩果。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還要看到,原創性創新,離不開對個體興趣的尊重與激發。梁文鋒曾表示:“我們選人的標準,一直都是熱愛和好奇心……很多人對研究的渴望,遠超對錢的在意。”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小學時代讀到《科學家談21世紀》,讓他對未來產生了美好憧憬;大疆創始人汪滔,自幼對航模擁有濃厚興趣。這些例子并不是說物質激勵不重要,而是有了興趣、熱愛、好奇的助燃,才能更好激發對創新創造的極致追求和持久熱情。
今天,新一代年輕人有了更多機會,能將自己的興趣、熱愛與事業結合在一起,創設更好的環境氛圍,守護好這份熱愛、煥發更強烈的求知欲、探索欲,相信能夠點亮更燦爛的創新火花。
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工智能時代撲面而來,正是我們解鎖更多原創性創新,走向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好時機。在這樣一個時刻,DeepSeek這個名字也仿佛一個隱喻,提醒和激勵著我們,繼續“深度求索”,向著無人區,向著星辰大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