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1-29 19:08:01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老街里的新年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老街里的新年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陽娜)除夕當天一大早,趙紅成就和母親一起張羅開店。小小門店就設在家門口,門前掛著牌匾“油滿多”,一張長桌上整齊擺放著一盤盤白洋淀咸鴨蛋等地方特產,吸引著游客來問價,有的游客順手就買回去了一些。“明天街區的新春嘉年華活動就要開始了,游客會多起來。我們今天多準備些,到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趙紅成說。
1月28日,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上的住戶趙紅成家門前的攤位。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趙紅成所住的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北京城西石景山區模式口村,曾是一條連通京城與塞外的駝鈴古道,國家級、市級、區級文保單位以及古民居、古院落聚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褪去熱鬧與繁華的古商道沉寂下來。經過近幾年的更新改造,現在又重新煥發了活力。
1月28日,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上一位游客在自拍。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又到一年新春時。記者走進這條大街,道路兩旁院落各具特色,胡同小巷井然有序,樹木房屋被妝點上紅燈籠和特色燈景。街道兩旁滿滿當當排列著眾多售賣地方小吃、年節特色產品、文創潮玩等商品的攤位,“獅舞新春”民俗演出、民俗快閃表演、“靈蛇瑞寶”集章打卡、打春展演等活動不斷上演,塑造了集傳統文化、現代科技、濃郁煙火氣為一體的國風沉浸廟會。
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項目負責人聶瑛表示,傳統民俗表演中蘊涵著許多與年文化相關的信息,他們在民俗的基礎上注重挖掘年文化內涵,打造出具有劇情的民俗表演。觀眾在觀看民俗演出的過程中,也更加了解了悠久的年文化。
金燦燦的陽光灑在老墻瓦片上,也映照在這里居民和游客的臉上,這條1500米長的大街滿載濃濃的年味。
1月28日,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上游客在攤位前。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30歲的趙紅成生在模式口、長在模式口,他憶起小時候說:“那時候物資少,親戚過年串個門兒就走,現在大街游玩的地方多,比過去熱鬧不少,他們過來會玩上一兩天再走。”
60多歲的吳樹英30多年前來到模式口定居,早年經營小生意,后來當上了居委會協管員。“過去這里環境臟亂差,房屋破舊,水電經常供不上,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街面污水橫流、垃圾成山,停車無序。村里燒煤,每家每戶每天都要往屋外倒煤渣,胡同里到處是煤堆兒,冬天更甚。”吳樹英說。
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提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保護利用。模式口地區正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
1月28日,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2016年,石景山區啟動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改造工程,經過5年的整治提升,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于2021年9月正式開街。
談起大街的新變化,吳樹英如數家珍,街道更新改造后,路面倍兒干凈,環境變得很優美。這幾年年節氣氛也越來越濃厚,今年街道從小年就開始展開多種文化活動。“過去的年味都在各家各戶的門里邊兒,現在走上大街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街里街坊都被感染到了。”
1月28日,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人頭攢動。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模式口的廟會活動還吸引了不少周邊游客打卡。家住附近城區的居民畢華今年是第一次帶著孩子來模式口大街逛集市,看著玲瑯滿目的年貨商品和特色小吃,不禁感慨:“往年覺得離得近,反而沒特意來過。今天一看這里年節氣氛如此熱烈,真是讓人耳目一新。”
趙紅成說:“現在我們這兒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吸引了很多北京其他地區甚至外省的人過來看看,希望來年咱的生活越來越好,大街也越來越美好。”
夜幕降臨,吳樹英一邊準備著大年初一炸餃子、蒸年糕的食材,一邊興奮地說:“炸餃子紅紅火火,蒸年糕日子節節高,盼望著明年有個好兆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