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1-27 08:41:01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黃河岸邊年味濃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黃河岸邊年味濃
來源:新華社
登臺遠望,視野所及處,碧空萬里,山坳連綿,黃土高原的雄渾磅礴之勢撲面而來。滔滔黃河穿越壯觀的晉陜大峽谷,一路奔涌而下。
位于黃河西岸的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高家坬村,與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僅一河之隔。
新春來臨,記者沿著崎嶇山路來到高家坬村,只見村民們正忙著煮蘿卜做餃子餡,丸子、油糕、紅燒肉……各樣的節慶美食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作當中,年味一天濃過一天。
1月19日,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高家坬村村民白張梅正在制作春節食物。 新華社記者張京品 攝
“先把糜子面蒸熟,然后和面包上棗泥餡兒,放入滾燙的熱油中,炸至金黃,香噴噴的油糕就出鍋了。”在鄰居的圍觀中,村民高曉明演示著炸油糕的做法。
“過年就是過個年味,熱氣騰騰的油糕一炸,年味就有了。”高曉明樂呵道。
走進村民白張梅的窯洞院落,太陽能光伏電源燈,家用遠程喊話攝像頭映入眼簾,陜北風格的門簾圖案色彩熾烈,和一旁廢棄的窯洞形成明顯反差。
“你看,不像現在的玻璃窗,過去的窯洞窗戶就是用麻紙糊一下。”白張梅感慨著生活的變化。
灶臺上,從地窖里拿出來的蘿卜裝了滿滿一盆,正準備做餃子餡。白張梅說:“過年了,就要吃羊肉蘿卜餡兒的餃子!”
窯洞一側的墻上,掛著一個一氧化碳報警器。“這是前兩年政府免費給裝的,現在窯洞里燒火做飯取暖,更安心了。”白張梅補充道。
說起農村的變化,村民高玉金也有一肚子話要說。
“要說生活,確實一年比一年好了!你看看,現在公路通到了家門口,自來水通到了窯洞里,農村生活好著呢!”77歲的高玉金,皮膚黢黑,目光深邃,一副典型的陜北老漢形象。
兒時過年才能盼到的美食,早已是村民桌上的家常便飯。“以前有口吃的就好,現在啥時候都不缺吃的。今年孩子們準備接我到城里過年呢!”說到動情處,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陜北民歌。
“坬”,一種黃土高原上的特有地形,指的是斜坡斷面上的臺地。走進高家坬村史館,8座窯洞分模塊展現著這個偏遠山村的變遷。
1988年,村里通電,告別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
1995年,全村打旱井120口,解決了人畜飲水的困難。
2018年,“引黃工程”啟動,修建了凈水池,把黃河水送到高家坬塬,徹底解決了村民吃水問題。
2022年,村內主干道和入戶道路全部石砌硬化。
……
“快來看看這些老物件,你見過沒有?”循著高家坬村黨支部書記高明東的聲音,記者走進第六個窯洞。
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高家坬村史館。新華社記者張京品 攝
儲水的甕,盛糧的斗,割麥的鐮刀,煤油燈的燈臺……窯洞陳列室里,一件件老物件刻錄著歲月的痕跡,講述著時代的變化。
“為了留住記憶,留下鄉愁,村里建了村史館。快過年了,外出務工回鄉的村民回到村里,就會到村史館尋找兒時的回憶。”高明東說。
依托黃河岸邊獨有的北國風光,高家坬村近年來重點打造了藏雪樓、窯洞文化美術館等景點,吸引不少藝術愛好者到村里寫生創作,鄉村振興有了更多文化味兒。如今,全村的民宿游窯洞已經達到40多座,成為鄉村休閑旅游示范村。
1月25日,白雪覆蓋下的黃土高原 受訪者供圖
25日,臘月二十六,一場大雪從天而降。站在高家坬村的山坳上極目遠望,“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美景象再現,“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意象從詩詞中走來,莽莽黃土地上的人們仍在忙碌著,為蛇年春節做準備。
連綿起伏的山坳上,高低錯落的棗樹、蘋果樹傲然挺立,靜待又一個春天到來。(記者張京品、雷肖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