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5-01-26 23:26:01
原標題:16萬公里共振流動中國的強勁脈搏
來源:中國網
原標題:16萬公里共振流動中國的強勁脈搏
來源:中國網
2025年春運大幕已經拉開,人們陸續收拾行囊踏上旅途,一排排“陸地航母”,相繼奔向故鄉或是遠方。為期40天的春運,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5.1億人次,超過16萬公里的鐵路網,承載了你我的牽掛和希望,也托舉起一個流動的中國。
時光的指針撥回到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設想中國要修建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的鐵路,聯通邊疆、內陸和沿海,這一計劃在當時不少人看來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如今,我國的鐵路大網如同一張龐大而細密的脈絡,覆蓋了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網更是覆蓋了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這張日益發達的鐵路網,不僅是中國交通事業的偉大壯舉,更是支撐起流動中國、活力中國的強勁脈搏。
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一直以來都在中國的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京張鐵路,到如今復興號動車組在京張高鐵上飛馳,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是一部充滿艱辛與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見證中國崛起的輝煌篇章。
如今,16萬公里的鐵路大網,猶如一條巨龍,橫跨祖國大地,連接著城市與鄉村,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不僅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舒適的選擇,也為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鐵路的帶動下,人員流動更加頻繁,物資運輸更加高效,城市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協調。
日益發達的鐵路網,也為中國的旅游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坐火車出行,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鐵路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都成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資源。同時,鐵路的發展也促進了旅游產業的升級,推動了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交通強國、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鐵路繼續當好“先行”。它不斷優化服務質量,提高運輸效率,努力實現“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美好愿景。同時,鐵路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鐵路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比如,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鐵路的服務質量還可以不斷進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出行需求的體驗。
面對這些挑戰和問題,我們需要堅定信心,勇往直前。政府要加大對鐵路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鐵路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共同推動鐵路事業的發展。
16萬公里的鐵路大網,是中國發展的見證,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它支撐起了流動中國、活力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這張鐵路大網更加發達、更加完善,為中國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增添新的色彩。(通訊員:張曉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