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全部

科學規劃、產業融合,廣西納祿村納新“福”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8-20 14:49:08

◎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劉昊 實習記者 代小佩

這是一個“因禍得福”的美麗村莊!

廣西來賓市象州縣羅秀鎮禮教村委下轄的自然村納祿村,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底蘊,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曾經,這里連年遭遇洪水災害,經濟基礎薄弱,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不高;如今,黨員帶頭、鄉賢助力,協同打造鄉村振興鮮活樣板,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近日,記者走進納祿村,傾聽當地百姓講述親歷的“納祿故事”。

災后重建 “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潘學標,納祿村人的驕傲,也是村里的鄉賢代表。他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農村一路求學,20世紀70年代考取大學,現在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我國農業氣象與生態學領域專家。

潘學標教授在家鄉的稻田邊留影。(受訪者供圖)

“記得小時候,環繞村邊的羅秀河是我常玩耍的天堂。這里還曾經是一條運送糧食的黃金水道,但是每年到了7、8月份雨季就會發洪水,村口的水稻田是洪水穿越的必經之處。”潘學標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特別是2005年那場特大洪水,讓納祿村損毀嚴重。

潘學標對那一天記憶深刻。當時他作為中國農業大學氣象系主任,正在江西組織專家給學生們作有關洪澇災害和暴雨預報的專題報告,不勝唏噓的是,就在這時候接到了老家兄弟打來的緊急電話,說老家被泡成了一片汪洋。通完話沒多久,通信就中斷了。3天后,潘學標趕回家鄉,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大面積倒塌,莊稼顆粒無收。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領下,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村民們如火如荼開展災后重建,踴躍捐款、投工投勞、騰讓宅基地等。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納祿村重新系統規劃村內空間形態、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水利工程改造。

當年,包括潘學標在內,6名積極參與家鄉重建、作出貢獻的村民被推選為納祿村第一批新鄉賢。

“納祿村能有今天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投入,還有村干部的無私奉獻。”潘學標看到,這些年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鄉建設一年比一年好,生態宜居美麗家園逐步變成現實。

產業融合發展,群眾生活富起來

大水災過后,重建起家園的納祿村人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農田嚴重沙化,水稻沒法種了,如何解決生活來源?一開始,村民們陸續發展種桑養蠶。很快,大家又發現,種桑養蠶過程中最難處理的廢棄物蠶沙污染會導致水土等環境破壞。接下來,謀求產業融合發展成了納祿村人探索的新路徑:改種果樹,發展現代農業;挖掘鄉村文化,打造休閑觀光旅游產業。

卓香連給記者介紹納祿村古民居 。(王祝華 攝)

卓香連,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也是納祿村第一批新鄉賢之一。雖然是從外村嫁來的媳婦,卓香連卻深得村民們敬重,連續10多年被選為村委會干部。有著豐富果樹種植經驗的她,從2014年開始,帶著村民一起種植砂糖橘。除了技術指導,對村里的貧困戶,卓香連個人出資幫買果苗、化肥等。如今,納祿村水果產業核心區達到3400畝、拓展區5200畝、輻射區11000畝。

砂糖橘的市場價格并不是很穩定,為此,卓香連專門成立了100多人的剪果隊,在采摘季為各家各戶服務,通過各種渠道引導客商前來收購。現在,村民依靠砂糖橘種植、銷售,收入連年翻番。

齊心協力,鋪展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潘金秀(左)和老搭檔在表演地方戲曲“彩調”。(王祝華 攝)

陽光燦爛的午后,當記者漫步于村道街巷,穿越在有4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群間,聽卓香連講述每幢房子和每個鄰居的故事時,偶遇74歲的潘金秀老人正在和老搭檔表演當地流行地方戲曲“彩調”。老人家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過去窮,我們不得已窮開心;現在生活好了,我們更應該開心。”她常常跟村里的老姐妹們交心:“現在社會那么好,村子那么美,每個月還可以固定領取養老金,這是以往任何時代都沒有的。今后我們老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身體搞好一點,開心多一點,才能多享福!”

納祿村被評為國家AAA級鄉村旅游、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后,年接待游客突破10余萬人,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以上,實現了產業結構優化、脫貧致富、幸福指數攀升的良好效果。

談到家鄉的未來,潘學標認為,關鍵是要把生態文明、傳統文化協調起來。“我之前有給村干部們建議,要把家鄉的河道重新疏通,這樣除了降低災害風險,還能解決物流運輸和豐富旅游資源。類似納祿村這種小流域災害不能忽視,最近頻繁出現的很多災害都是小流域災害。鄉村治理是綜合體系建設,災害、經濟、人文幾個方面都要統籌考慮。”

隨著納祿村發展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像潘學標、卓香連、潘金秀一樣,越來越多新鄉賢的身影出現在納祿村建設的各個角落,將濃濃鄉愁化作熱愛家園、回報家鄉的實際行動。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 
    
    <object id="arwpy"><dfn id="arwpy"><ul id="arwpy"></ul></dfn></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