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7日訊 2020年是我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山東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運用海量大數據精準“畫像”和無接觸貸款方式,破解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曹縣大集鎮孫莊村農民陳繼超,最近幾年在做服裝面料的電商生意。因為服務了1000多家電商, 需要墊付貨款,這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
“每天到我這拿貨的有30家左右,平時拿貨比較急,次數比較多。傳統銀行貸款的手續比較繁瑣,周期比較長,而且還需要抵押,還需要擔保。”陳繼超告訴記者,電商往往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破解貸款難,核心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2018年,曹縣與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開始推動“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
曹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曹縣普惠金融宣傳推廣工作小組組長孫元濤介紹:“曹縣100多萬戶農民的醫療保險,農村土地確權的信息數據,通過加密以后傳到了阿里云平臺。所以這些農民在申請貸款的時候,螞蟻集團網商銀行就可以直接通過這些數據,給農民進行準確的授信。”
“曹縣普惠”在支付寶平臺上線后,當地農民用手機就可以隨時獲得純信用貸款。但一開始,陳繼超對這種新型貸款模式挺有顧慮。
陳繼超說:“網上貸款比較擔心,害怕被套路。咱網商銀行主動聯系了一下,說你可以試著用一下,把這個額度給你增加到10萬。那我就試著用了一下,然后在手機上幾分鐘,貸款就到賬了。”
從此,陳繼超放心用起了網商貸。這種互聯網貸款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雖然利息略高,但由于可以隨時還款,很適合小商戶的流動資金周轉,靈活性使資金成本并沒有增加。
“三分鐘申請,一秒鐘到賬,全程是0人工干預。隨借隨還,按天計息。隨著使用頻次的增高,它的授信額度會隨之增加,利率會越來越低。”網商銀行縣域數字化普惠金融曹縣運營服務商負責人王猛告訴記者。
“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落地以來,當地已獲得了60億元授信,有力推動了電商等產業的發展。
曹縣縣委書記張乾山說:“我們現在已經獲得了每年100億的授信支持,相當于我們引進了一家不吸收存款,又能隨時放款,還不需要政府為這個風險兜底的銀行機構。給我們的電商小微企業和特色產業,可以說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普通農戶需要的資金往往是小額、高頻的,傳統信貸產品很難真正滿足需求。日照五蓮縣松柏鎮劉家南山村種植戶劉加準,除了自己種水果,旺季還會收購村民們的水果來販賣。日子有點緊巴的他,每次都為了幾千塊錢貨款發愁。自從五蓮縣引入了網商銀行,如今,他也用上了額度靈活的互聯網貸款。
“每次我就借三四千塊錢,賣了貨以后有了錢我接著把欠賬還上。自從有了網商銀行,我從沒為這幾千塊錢發愁過。” 劉加準說。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也促使了傳統銀行主動創新業務。
五蓮縣地方金融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劉建軍告訴記者:“我們的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推廣在當地銀行引發了“鯰魚效應”,有銀行就組織他們的業務人員“趕大集”“擺地攤”,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宣傳推介他們的普惠金融業務。”
目前,山東69個區縣與網商銀行簽約合作,650萬人獲得授信,總額度超過1000億元。今年,山東主要涉農區縣將與網商銀行達成深度合作。
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部業務總監王澤順表示:“我們也將結合衛星遙感、農業物聯網等技術,以科技賦能金融,幫助我們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信貸支持。助力縣域經濟發展,支持鄉村振興。”
閃電新聞記者 曾憲琳 張銘偉 鄭茂生 王芳 劉銀春 菏澤臺 邱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