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10-08 08:53:10
原標題:以優秀農耕文化賦能“三農”人才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以優秀農耕文化賦能“三農”人才
來源:農民日報
優秀農耕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農業生產和實踐智慧的結晶,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涉農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創新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養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時代新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使命,做好“三農”人才培養,要將傳承弘揚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與用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時代新人結合起來,將農耕文化學習與愛農情懷教育結合起來,將教育教學與農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
優化頂層設計,將農耕文化有機融入涉農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涉農高校要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高農業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調整、課程建設等路徑,全流程全要素優化教學體系,把優秀農耕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把知農愛農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農耕文化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與碰撞,增強涉農學生專業學習的使命與動力,提升學生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
夯實理論基礎,將農耕文化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要把優秀農耕文化融入專業知識講授,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農耕文化教育元素,開展既符合時代特色又接地氣的農耕文化通識教育,優化整合農耕文明、鄉土文化、農史農俗等農耕文化特色課程,拓展學生眼界,培養大學生知農愛農情懷。
聚焦立德樹人,將農耕文化有機融入思政教育。保護傳承和利用農耕文化,要將農耕文化嵌入“思政課+課程思政+專業思政”的思政教育大格局,依托各類教育平臺載體,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大力弘揚優秀農耕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價值、追求與理念,深化青年學子的“三農”價值塑造和“三農”情懷教育,講深講透思想理論在“三農”領域、在鄉村振興中的生動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擦亮文化底色,將農耕文化有機融入文化教育。通過打造多樣化的“校外+校內”農耕文化教育陣地,構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傳播新機制,舉辦“耕讀文化節”等特色文化活動,營造凸顯農耕文化的校園文化環境,切實將農耕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全方位全過程,不斷營造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校園文化氛圍。
踐行知行合一,將農耕文化有機融入實踐育人。要把握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機遇期,引導學生走入鄉村、走近農民,到生產一線體驗“三農”領域的巨大變化,實地服務“三農”發展。要依托農業院校科技園、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鄉村振興驛站等資源,聚焦鄉村振興重難點,深化科教協同、產教融合,將學習平臺由教室搬到田間地頭,在鄉村振興一線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將書本知識、實踐技能運用于現實需求中。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