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9-20 09:50:09
原標題:多元催化 協同增益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多元催化 協同增益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心理學院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立足心理學專業優勢,構建了“三通四融五協同”育人體系,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
一、搭建“三通”服務保障體系,黨建聯建共建謀合作,凝心聚力
學院黨總支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山東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山東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探索了“黨建+業務”雙融合、“引領+輻射”雙帶動、“縱向+橫向”雙鏈式效應的基層黨建工作機制。黨總支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當地的司法機構、教育機構、精神衛生機構等開展黨建與心理聯建共建,連通了“高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三方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格局,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入推動“學院發展+教師成長+學生成才”融合發展,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凝聚人心的“強磁場”。
二、構建“四融”教育培養體系,知識技能素養共提升,改革創新
學院始終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斷加強課程建設,以國家級別一流專業、一流課程為引領,形成“門門有特色、課課有亮點”的教學新格局,探索了“SEED”全過程無痕融入的“四融”教學模式,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具體做法是:課上,通過心理案例呈現、角色扮演、深度解析及教師點評,讓學生“看到(See)”心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影響,“體驗(Experience)”患者痛苦,“激發(Evoke)”學習動力與助人熱情,提升專業能力,“投身(Devote)”病人身心健康維護與健康中國建設。課下,通過實踐作業、案例開發、心理科普、科創項目等“第二課堂”進行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促進了“課程思政、學術品格、創新思維、責任擔當”多維知識體系的有效融合,實現專業知識傳授的淺入深出,促進了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三、實踐“五維協同”育人路徑,將其融入育人全過程,多元催化
1.前后協同,思政貫穿——把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
“大思政”格局構建。學院以輔導員為橋梁和紐帶,探索了“輔導員+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教師”“輔導員+實踐教學單位”“輔導員+科研導師”“輔導員+家庭成員”的育人模式,將其融入政治引領與育人的全過程、全環節,圍繞“旗幟引領、情懷培育、知行合一、守正創新、品德深化”五大目標,凝聚思政育人合力,拓展思政教育的高度、廣度、準度、深度和力度。該育人模式被多家權威媒體宣傳推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內外協同,知行合一——把專業實踐融入育人全過程
教學方法重實踐。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和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構建了“漸進提升”的實踐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采取“知識學習+實戰訓練”的課程實踐教學,優化教學方案,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內在銜接。
“第二課堂”促實踐。在“第二課堂”上,打造了“學以致用+社會服務”的實踐活動體系,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外在銜接。
見習實習強實踐。學院將北京市海淀區精神衛生防治院、山東省戴莊醫院等多家精神衛生機構拓展為學生的見習實習基地,與實習基地形成“內外銜接”的實踐模式,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和行業鍛煉相統一,建立“專業—行業”雙重評價機制,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通。
3.上下協同,創新迭代——把創新能力融入育人全過程
全員導師明方向,夯實初始思維。在大一下學期,學院為每名學生配備一名學業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專業啟蒙、思想引領等,讓學生從大一就確定初步的研究方向。
博士導航拓思路,啟發行業思維。學院每年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等契機,為學生開設系列博士講專業活動,每名博士結合自己的研究專長分享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啟發學生的學術思維,開拓學生的科研思路。
科創中心項目制,培養原創思維。學院設立學生科創中心,專門負責學生各項賽事組織管理工作,每組設2—3名指導教師。對標各級各類學生賽事,實行項目化、精細化、過程化管理,各小組定期進行探討交流,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格局。
4.科教協同,探討提升——把行業探究融入育人全過程
科研團隊促探究。學院形成了“特聘教授—導師—骨干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創新團隊,建立人才流動柔性機制,聘請優秀學者擔任學院專業導師或技術顧問,與校內科研人員共同組建科研團隊,形成人才合理交叉流動的良好格局,打造科研協作生態鏈。
教研團隊重探討。學院組建了以“教學名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為梯隊的優秀教學團隊,設置青年教師導師,利用“傳幫帶”方式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舉辦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經驗交流分享會、名師教學論壇等,為教師提供科學的教學指導,以研帶本、以師帶生,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5.“教服”協同,搭建平臺——把反哺社會融入育人全過程
科普基地反哺社會。學院擁有12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該中心集教學、科研、服務功能于一體,2023年獲批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依托中心平臺,學院緊密對接區域民眾心理健康需求,廣泛開展面向師生、企事業單位員工、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為學生拓展了廣泛的實踐鍛煉機會,有效地增強了學生反哺社會的意識。
合作交流促成果產出。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美國德保羅大學、中國心理學會康復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多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學會等建立了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
通過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國內外交流合作格局,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訓機會,更有助于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平臺匯聚地方單位、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格局,實現了產學研三方共贏,使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互融互通。
(本文系2023年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DT時代應用型人才‘三通四融五協同’產教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Z2023069]、山東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校‘五向融匯’科教協同育人模式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ZC102]、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項目“‘大思政’視域下,醫學院校輔導員‘五維協同’精準思政育人模式構建”[項目編號:24FD0305]、2022年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五維同育’教育模式在醫學生可持續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2022100]和“醫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基于賦能理論的知行融合式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M2022333]階段性成果)
(田桂香 王艷郁 武敬亮 于少杰 楊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