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4-09-19 09:43:09
原標題:多點開花 數字人民幣場景不斷拓展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多點開花 數字人民幣場景不斷拓展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馬梅若
作為近年來服貿會金融展的重頭戲之一,數字人民幣得到了眾多參觀者的高度關注。在本屆服貿會上,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帶來了哪些新的應用場景?透過本次展會,《金融時報》記者發現,數字人民幣產品體系和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不僅可以滿足日常的“買買買”,還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
多領域探路 數字人民幣對公產品發力
在本屆服貿會展示專區中,多家機構展示了數字人民幣的前沿技術、解決方案及創新產品。發力“to B”業務,是很多機構的選擇。
例如,工行在山東創新推出“開放銀行+數字人民幣”融合發展模式,助力山東農擔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人民幣實現資金收款凍結、智能清分、定向支付,解決平臺客戶結算賬戶開立復雜的痛點,滿足信貸資金平臺內閉環和全流程資金監管,保障資金安全。
無獨有偶,網商銀行也重點展示了數字人民幣如何助力產業協作數字化。據該行介紹,網商銀行踐行數實融合,探索數字人民幣助力產業數字化的成本效能優化,在小微信貸、設備租賃多方分潤、瀘州老窖供應鏈金融定向支付等場景均有真實案例落地。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數字人民幣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在創新產品方面,除了提供對公領域結算產品之外,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也已在預付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財政補貼等場景應用,有效降低了經濟活動履約成本,提高了資金發放和管理效率。
例如,工行展示了與美團合作推出的加載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預付卡產品,對預付資金進行全流程監管,保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
基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預付式消費產品已在多領域得到實踐。在傳統資金監管賬戶模式下,預付資金管理主要通過商業銀行為商戶開設專戶的方式解決,預付資金全部歸商戶所有,無法徹底解決用戶權益保護的問題。而依托數字人民幣App上的元管家,當消費者向商戶預付資金時,運營機構為每一位消費者創建一個加載了智能合約的數字錢包,一方面,將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商戶不能隨意劃轉消費者預付的資金;另一方面,在實際消費之前,預付資金仍然歸消費者所有,即使商戶破產清算,也能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
微眾銀行則探索以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為企業提供信貸解決方案,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基于該方案,商業銀行可以精準追蹤貸款資金去向,相關記錄不可偽造和篡改,有利于避免資金流入賭博、炒房、股票理財等與貸款申請用途不匹配的領域。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分析安全、合規等多維度信息,商業銀行還進一步增強了提供優惠利率等精準扶持的能力。
多場景試水 頭部平臺、公交地鐵多點開花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建設和優化中。走進工商銀行數字人民幣展示專區,觀眾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硬錢包體驗過地鐵閘機。據工行介紹,這一應用于9月13日在北京地鐵上線。
線上受理場景也不斷豐富。據記者統計,目前,淘寶、京東、美團、網易嚴選、唯品會、攜程、滴滴等頭部平臺已全面受理數字人民幣,微信小程序和視頻號場景已支持受理數字人民幣。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條碼互通的工作也在不斷推進。微眾銀行數字人民幣展區顯示,目前使用數字人民幣App可以掃微信支付商業收款碼與經營收款碼支付,覆蓋超百萬商戶。
跨境交易場景再拓展
數字人民幣“跨境場景”拓展應用也是此次服貿會的亮點之一。
今年6月5日,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泰國銀行(泰國央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建設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以下簡稱“貨幣橋”)項目正式進入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階段。這也意味著上述司法管轄區內的貨幣橋參與機構可結合實際,按照相應程序有序開展真實交易。
“工商銀行境內機構及工銀亞洲、工銀泰國、阿布扎比分行已經常態化支持通過貨幣橋體系為客戶辦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本項下等各類跨境匯款。”工商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
基于金融科技能力和跨境業務場景,騰訊也參與了貨幣橋項目。騰訊數字貨幣部總經理李茂材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該機構重點關注數字人民幣與跨境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我們實現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VP階段的試點驗證,也將逐步深化貨幣橋的探索實踐。”他補充道,此外,騰訊也通過“條碼互通”“錢包快付”等功能創新,提升境外來華人士的數字人民幣支付體驗。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興業銀行在業內首推港澳臺同胞實名錢包,為臺胞臺企提供臺幣兌換數幣、數幣發薪、發債、收單、繳費等服務。同時,向境內網點最多、資產最大的臺資銀行開放輸出數字人民幣服務,成為首家支持臺胞客戶、通過合作銀行渠道升級數字人民幣錢包的運營機構,進一步拓寬臺灣同胞在大陸收付款渠道,讓支付體驗“加分”。
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持續穩妥推進
經過6年多的研發、4年多的試點,數字人民幣在理論、業務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已經得到初步驗證,初步形成了“中央銀行+運營機構”的雙層運營架構,各項制度不斷完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介紹,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在17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等領域持續探索,形成了一批涵蓋線上線下、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方案,在拉動居民消費、推動綠色轉型、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數字人民幣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今年6月末,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達7萬億元。
實際上,經過幾年試點,數字人民幣正走近百姓身邊。在本屆展會上,記者發現幾乎沒有人問什么是數字人民幣。有位大爺很自豪地說,“我早都有數字人民幣了。”他熟練拿出手機,打開早已下載好的數字人民幣App,掃碼支付1元。
當然,如何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穩妥推進,仍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話題。“和商業機構不一樣,金融管理部門很謹慎,并不追求迅速、大規模提升數字人民幣的應用規模,而是需要各項機制不斷完善、穩妥推進。”一位機構人士表示。
“順應數字經濟的法定貨幣體系建設,是各國中央銀行以及國際組織高度關注的課題。到目前為止,還很難說有一個單一模式或成功范式。”陸磊在近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如是表示。他還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數字化發展大趨勢,持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鞏固數字人民幣發展的基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