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08-16 08:43:08
原標題:江西首例人工孵化綠海龜取得成功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江西首例人工孵化綠海龜取得成功
來源:農民日報
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胡錦雯 見習記者 戰春陽)近日,江西省贛州市舉行了一場人工孵化小海龜媒體見面會,在現場,經人工孵化的健壯綠海龜幼龜亮相,標志著綠海龜人工繁殖技術在贛州取得成功,此屬江西首例,在國內也較為罕見。
據了解,5月中旬,贛州極地海洋世界館一只雌海龜產下64枚龜蛋,約20天后又產下117枚龜蛋。7月初到8月初,兩批龜蛋在人造沙灘上陸續孵化,第一批茁壯成長的有10只,第二批53枚確認已受精的龜蛋正在孵化。海龜蛋孵化過程中,技術人員采取蛭石孵化和沙灘孵化兩種方法,其中蛭石孵化系國內首次采用。
技術人員介紹,海龜產卵后要及時將海龜卵移到集中孵化區,其間要避免震動、翻動、滾動,還要構建合適的溫濕環境。海龜產卵過程及破殼處理照料過程需要飼養員24小時看護,破殼后危險期內需要不斷消毒、保濕,觀察狀態并及時調整處理。小海龜孵化出殼后,技術人員嘗試用多種餌料引導其開口進食,開口后日常為其提供各類優質餌料,保障其營養均衡,健康成長。“目前已開口的小海龜,算是度過了第一段危險期。”贛州極地海洋世界館館長朱經海說。
海龜性別取決于海龜蛋孵化時的溫度,當性別決定期溫度高于中樞溫度(通常介于28.0℃~30.3℃)時,孵化出的均為雌龜,低之為雄龜,介于中樞溫度區間則會孵化出性別比例接近的稚龜。據悉,該技術團隊在實踐中對綠海龜的雌雄進行人工干預和研究,從而影響海龜的性別及生態需求。
綠海龜是龜鱉目海龜科,在我國分布于山東、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等地沿海,曾是我國有分布的龜類中出現頻率最高、分布最廣的海龜,但由于漁業捕撈、棲息地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原因,海龜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每年4月至7月為綠海龜繁殖旺季,野外條件下孵化的小海龜存活率極低,大概1000只稚龜中,只有1只能生長至成熟。人工孵化綠海龜為瀕危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場所,降低其滅絕風險,有助于保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多樣性。同時,人工孵化出的海洋動物也可提供更多種類的樣本供科學研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