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07-06 15:05:07
原標題:凝聚“上合力量”,建設更美好家園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凝聚“上合力量”,建設更美好家園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關注】
7月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除成員國領導人之外,還有觀察員國以及一些國際組織和對話伙伴國的領導人參加了此次盛會。峰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阿斯塔納宣言》,并通過和簽署了多項合作文件,包括《2024-2029年上合組織成員國禁毒戰略》《上合組織成員國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2025年至2027年合作綱要》等。
此外,本次峰會完成了批準白俄羅斯加入該組織的程序,首次召開“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對新形勢下成員國凝聚更多合作共識,加快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呼吁建設團結和睦的世界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大國博弈、地區沖突累積疊加,矛盾、紛爭不斷,在西方霸權思維以及“小院高墻”、脫鉤斷鏈、長臂管轄等狹隘政策的催動之下,世界有重回陣營對抗的現實風險。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更具全球性,特殊背景下其影響被進一步放大。世界發展的不安全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人類社會再次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
面對紛亂的國際和地區形勢,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表達了明確的立場,要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希望各國能夠順應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勢,平等相待,和諧共處,以政治方式解決矛盾沖突,彌合彼此分歧。為此,峰會發表《上合組織關于各國團結共促世界公正、和睦、發展的倡議》,倡導打造新的安全體系、公正的經濟環境,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呼吁推動對話,深化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和互利合作,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
作為冷戰后成立的新型區域合作機制,隨著成員國增加到10個,上合組織覆蓋的地理范圍不斷擴大,已經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區域國際組織,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該組織倡導的合作理念與原則,希望參與到上合組織的合作進程中來。中國領導人總結“上海五國”經驗提出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成為指導上合組織框架下多邊合作的基本原則。
“上海精神”與同樣源于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脈相承,就是要讓世界各國能夠走出對抗的陰霾,相互尊重,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謀發展。此次峰會發表的《阿斯塔納宣言》重申,堅持以公認的國際法原則、文化文明多樣性、平等互利合作為基礎,發揮聯合國中心協調作用,構建更具代表性,更加民主公正的多極世界體系,體現出上合組織在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
凝聚更廣泛的合作共識
隨著上合組織的成員國不斷增多,一方面利益訴求趨于多樣化,另一方面需要商討的議題更加廣泛。此次峰會強調支持成員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反對外來干涉,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協調與配合。提升政治互信水平,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對當前的上合組織來說非常重要。峰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于睦鄰互信和伙伴關系原則的聲明》,強調要遵循《上合組織憲章》和《上合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深化成員國之間的關系,為成員國人民創造持久的和平環境,使其免受安全威脅和挑戰。
從峰會簽署文件的具體內容來看,包括加強能源、投資、數字經濟以及本幣結算等方面合作,商定在環保領域開展合作的政府間協議,探討在加強打擊“三股勢力”、維護信息安全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加大協調力度。這說明新形勢下,各方普遍認為應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密切成員國之間的經貿聯系,共同維護地區的長期穩定。
11年前,中方正是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上合組織也因此成為“一帶一路”與其他成員國戰略規劃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促進更多跨國合作項目落地,各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達到更高水平,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自由化也借此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上合組織的發展理念相通、路徑相近,都是要擴大伙伴關系網絡,實現區域的大融合、大發展。
此次峰會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再次得到各成員國的堅定支持。在與中國領導人雙邊會談的過程中,各方都表示希望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加強經貿、投資、新能源、人文領域合作,推動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盡快落實中吉烏鐵路等重大項目。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與上合組織形成更多良性互動,給成員國帶來更多的發展契機,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消除貿易壁壘,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展現更開放的合作姿態
此次峰會創造性地開啟“上合組織+”的合作新模式,邀請了多個對話伙伴國和相鄰國家參加,更加明確地展示了開放、靈活的合作姿態,同時又更加注重實效,使對話伙伴國以及其他對上合組織合作原則高度認可的國家可以利用地緣優勢,直接參與具體領域的合作。上合組織目前有14個對話伙伴國,還有不少國家提出了加入的申請。這些國家都屬于“全球南方”,說明上合組織的合作理念與合作方式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在國際舞臺上能夠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益。峰會通過的文件特別強調,愿與其他國家及有關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對話、交流與合作。
上合組織成立伊始,就強調要對外開放,要樹立一種不同于傳統的、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的安全觀、合作觀、發展觀,體現特有的全球視野。從2004年起,上合組織就成為聯合國大會的觀察員,積極推動阿富汗和平重建等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中方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上合組織主張結伴不結盟,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反對零和博弈,致力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為了使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都能從多邊合作中受益,以“上合組織+”為代表,上合組織不斷創新合作方式。比如,中國已經建立了地方經貿合作、農業技術合作的示范區以及生態環保創新基地、司法人員培訓基地,為其他國家的青年專家提供培訓機會,積極推動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經濟與人文交流,增進民間友好。
建設更美好的共同家園
在峰會上,中方提出要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美好家園,確定了政治、安全、經濟、人文與國際合作的方向和目標,強調要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消弭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貢獻“上海合作組織力量”。各成員國也針對未來的務實合作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豐富了合作的內涵,體現出各方對上合組織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要實現上述具體目標,為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創造更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首先要落實好峰會上領導人作出的政治決斷,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其次要完善上合組織的合作機制,為多邊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再次要提升合作的效率,激發合作的潛力,適應面臨的新情況,從實際出發;最后要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使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建設能夠穩步向前推進。
此次峰會決定,由中國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中方已經做好了各方面準備,要進一步做大多邊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方式,通過多邊、小多邊和雙邊合作的結合,使政府與企業、社會團體共同參與,形成更加良性的運行機制與合作態勢。
根據峰會發表的宣言,2025年將是上合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年”,中方準備繼續辦好民間友好論壇、婦女論壇、傳統醫學論壇,還準備在作為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的青島舉辦綠色發展論壇,助推人文交流和各國經濟轉型升級。未來的國際格局進入深刻調整、重塑的關鍵階段,成員國的現代化進程也陸續步入攻堅克難的重要時期,上合組織在對外、對內兩個方向上的作為都備受期待,被成員國視為實現各自中長期戰略發展目標的可靠依托。
要在地區乃至全球治理上有所作為,推動形成開放、合作的地區秩序,上合組織任重道遠。既要在理念創新上發揮優勢,形成自己的共同價值觀,更好地指導多邊合作實踐,又要在制度規則上形成最大公約數,增強上合組織的凝聚力與行動能力,切實成為新興力量的代表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
(作者:孫壯志,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