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7-02 11:06:07
原標題:專業施教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專業施教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期關注·建設專職化專業化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
談及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專職化問題,客觀來講,部分學校目前尚存編制緊張、專職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業務素質相對薄弱等問題,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總結山東省青州市圣水學校辦學經驗,筆者認為,專業施教與專職化比例提升,對于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來說同樣重要。“道德與法治”是國家課程,教師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都要主動擔當,改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用好統編教材,發揮好課程的立德樹人作用,做專業的執教者。
如何促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專業施教?我校做了三方面工作:
專人抓,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思政課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思政課教師需要有教育的使命感,其人格一定是高尚的,這比教學技能和方法更為重要。因為學生特別在意,他們會看教師怎么說、怎么做。
在思政課教師的任用上,一些學校采取讓班主任、語文教師兼任的辦法,這保證了課程的開設,但忽視了學科教師隊伍建設,可能造成課程實施專業性不高,對課程重視不夠、研究不深、落實不力,使課程始終處于“副科”狀態。
我校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上堅持好中選優,落實學校黨組織負責人是學校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度,落實黨組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帶頭進課堂聽課講課,逐步建立起了專兼職結合的思政課教師配置機制。黨組織書記、校長、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等,都兼職擔任了一至四年級思政課教師,五至六年級則以專職教師為主。學校的一位副校長是山東省濰坊市思政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我校就以該名師工作室為核心,組建高素質研究團隊。盡管團隊教師中不乏兼職,但本質上是正差。
決定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專業素質,應該讓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課堂教學呼應起來。每周一上午第一節課,是全?!巴弦惶盟颊n”時間,利用校園錄播系統,我們統一話題、統一內容,讓骨干教師輪流宣講,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引導他們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斷力,強化規則、紀律、秩序、誠信、團結合作、沖突解決等教育,給全體思政課教師立標樹典,發揮了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專業訓,建立校本研修平臺
為解決“道德與法治”課程專業引領方面的不足,我們嘗試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山東省“教師互聯網+”專業發展平臺的優質資源,開展“教師個人、同伴互助、團隊提升”三級研修,讓平臺的優質課例和教學資源助力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
一是平臺支持的個人學習研修,即利用智慧教育平臺中的專家講座、學科教學案例和專題研修等資源開展教師自主學習,教師先學后教;二是同伴互助,即利用教研群組功能,創建線上線下研修工作坊,每周開展一次線下集體備課,每兩周開展一次線上專題研討,通過研討交流、經驗分享、協作互助等方式,解決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三是工作室引領,利用好全市思政名師工作室,遴選“校內專家”,每月發布一次校級主題研修活動,發布專家講座觀看任務,打破圍坐式的傳統教研模式,利用接龍、評論等方式,由經驗型教研轉向實證型教研。
有效的教研形式解決了教師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研注重對話互動、緊扣教學實際,促進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改革總體思路和要求,幫助教師提升課程實施能力,多名教師在市縣兩級組織的教學評一致性改進說課活動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專注研,讓學科育人真正落地
“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對正確思想政治理念與觀點的認識、理解、認同、接受、信奉和踐行。我們提出,思政課教師要落實“三個研”:
一是研真問題。研究現實關切的問題,體現針對性,拉近學生和教學內容的距離,讓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必備品格、提升關鍵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將社會生活中的時政熱點、真實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探究、分享、交流中實現知識、能力、價值的統一。如小學四年級在進行“感受家鄉文化”單元的學習中,我們開展“青州古城巡游活動”,學生利用節假日訪古城、尋民俗,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展示。實地訪學后,學生學習“當地風俗”“多姿多彩的民俗”“家鄉的喜與憂”三個章節時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是研真情境。研究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運用體驗式教學,在“近小親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接受、信奉和踐行教師所講的道理,入情入理、入腦入心,把“道德與法治”課上成影響學生靈魂、塑造學生價值觀的課。引領學生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本位,改變過去“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段論式的教學思路,避免將落實知識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大家排好隊”一課時,就設置了“排隊購票”體驗教學環節,以講臺模擬電影院售票窗口,讓學生按順序排隊,并故意安排幾名“插隊者”,讓學生體驗插隊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意識到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不公平,深切感受到“自由平等”的意義。
三是研全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課堂上體現生本性。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示范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引導教師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如何實現思政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暗赖屡c法治”課培養的五大核心素養中,道德修養學習有一項重點任務,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比如一年級的入學教育,是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行動的落實上。我們以教材內容為綱目,整理形成“認識學?!薄案惺苌矸葑兓薄皩W習校園常規”“制定目標計劃”“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融入集體生活”六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對于每個領域的學習,堅持“教—試—督—評”四步走,教師先找到標志性行為,如每天早晚洗漱,每天喝水三杯,每天堅持運動,每天看天氣預報添減衣物等,將每一條常規設計成相應的“水滴章”等充滿趣味性的獎章,對日日踐行的學生進行獎勵,鞏固和增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效果。課堂常規的落實,則以標志性行為提取和課堂小口令的方式融入日常教學,如教師用兒歌“眼睛跟著耳朵走,聽誰說話就看誰”來引導學生學會傾聽;練習寫字前,師生齊誦書寫姿勢歌,“頭正、身直、肩平、臂開、足安,一拳、一尺、一寸”,師生一呼一應,邊念邊查坐姿。通過日日踐行,一年級新生很快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師者,人之模范也?!迸囵B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教師既要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要涵養道德品行,成為“人師”,努力實現“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本領恐慌”,刻苦鉆研,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才能理直氣壯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作者曾慶芳系山東省青州市圣水學?!暗赖屡c法治”課骨干教師,張云杰系該校校長、山東省特級教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