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5-04-20 19:45:04
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4月20日訊 今天,山東大學小樹林里,第二屆“山魂海韻”傳統(tǒng)文化市集啟幕。此次市集宛如一座時光橋梁,將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xiàn)代生活的靈動氣息巧妙融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之旅。
信步踏入校園傳統(tǒng)文化市集,仿若置身于一場跨越千年的夢境。市集之中,攤位鱗次櫛比,各類傳統(tǒng)物件琳瑯滿目,或古樸典雅,或精致細膩,宛如歷史的低語,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
微風輕拂,懸掛的燈籠隨風搖曳,光影交錯間,仿佛能看見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對、談笑風生,讓人在這喧囂塵世中尋得一方寧靜的文化凈土,沉醉于傳統(tǒng)文化的無盡魅力之中。
目光所及之處,熱鬧非凡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仿佛在訴說著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故事。螺鈿體驗區(qū),同學們小心翼翼地粘貼著螺鈿;木射攤位前,參與者們競爭激烈,叫好連連;蒙眼書法處,師生皆閉目凝神,自信落筆。
在眾多體驗項目中,熨燙葫蘆區(qū)域人氣爆棚。這門獨特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不似漆扇螺鈿那般為人熟知,但也正因如此,人們的好奇與熱情令這門“冷門”的傳統(tǒng)文化再煥活力。“葫蘆諧音‘福祿’,我們希望通過烙畫,讓更多人感受這份吉祥的寓意。”志愿者手持電烙筆,向圍觀群眾展示創(chuàng)作過程。只見烙鐵輕觸葫蘆表面,隨著溫度與力度的精妙掌控,剎那芳華綻放——青煙裊裊如仙霧繚繞,烙痕流轉(zhuǎn)似墨染云箋,不過須臾,一尾錦鯉已破“殼”而出,金鱗赤尾,靈動非常。圍觀眾人無不屏息凝神,恍若見證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最讓人驚嘆的是,在滿是速成與復制的時代,這門與葫蘆默默對話的手藝,還保留著純粹的堅守。”藝術(shù)學院2024級本科生王騰說道,“老匠人講‘熨燙葫蘆是火與物的詩章’,一點不假,那些烙鐵走過留下的或明或暗的印記,就像給千篇一律的現(xiàn)代生活鑿出的透氣孔。把燙好的葫蘆托在掌心,看日光灑落,恍惚間覺得它藏著比圖案更悠長的故事——關(guān)于匠心的守望,關(guān)于時光縫隙里的非遺余韻。”
扎染攤位前,同樣圍滿了興致勃勃的同學。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將白色的布料用皮筋、夾子等工具進行捆扎,然后放入染缸中浸染。隨著布料的緩緩展開,一幅幅充滿創(chuàng)意與驚喜的扎染作品呈現(xiàn)在眼前,或如云霞般絢爛,或似山水般淡雅。每一道紋理、每一抹色彩,都蘊含著大自然的靈動與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讓人們在動手實踐中領(lǐng)略到了傳統(tǒng)扎染技藝的獨特魅力。
“第一次體驗扎染,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古老手藝的奇妙之門。指尖觸碰棉布的那一刻,能感受到一種質(zhì)樸的溫暖,而將布料隨意折疊捆扎時,就像在和未知的游戲規(guī)則對話——永遠猜不透拆開時的模樣。”數(shù)學院2024級本科生徐景程說,“最震撼的是,這門需要與自然材料對話的手藝,在化學染料橫行的時代依然保持著笨拙的浪漫。老師傅說‘扎染是留白的藝術(shù)’,確實,那些被繩索抵抗染料的留白處,恰似給機器文明保留的手工呼吸縫。帶回去的方巾在晚風里飄動時,忽然覺得它承載著比圖案更深的秘密——關(guān)于偶然的美,關(guān)于不完美的圓滿。”
“火焰與金屬的交融,讓每一筆都充滿未知的美——箔片在高溫下氧化、變色,有的部分璀璨如星河,有的則沉淀出古樸的質(zhì)感。這種 以火為筆 的創(chuàng)作方式,既考驗?zāi)托模殖錆M驚喜,正如古人所說:‘火候既到,金石為開’”。集成電路學院2024級本科生徐晨娜正向周邊的同學們介紹著燒箔畫,“今天,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税踩墓ぞ吆筒牧希词沟谝淮螄L試,也能在火焰的魔法中感受傳統(tǒng)藝術(shù)的魅力。期待你們親手燒制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或許是一片鎏金的山水,又或是一抹寫意的花影——讓火與金屬的對話,在你的手中綻放。”
“在這個數(shù)字化時代,我們習慣了電子屏幕上的文字,卻漸漸忘記了紙張上那帶著墨香的文字是如何誕生的。”文學院2023級朱童童正聚精會神地刷墨拓印,“原來活字印刷的魔力不在完美復制,而在于每個字粒歷經(jīng)百次按壓后,依然在紙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呼吸痕。這多像童年那些被反復講述的老故事——每次重述都會漏掉幾個字,卻又悄悄長出新的皺紋。我突然懂了為什么古人說‘字紙不可輕棄’。這些被金屬澆鑄過的文明密碼,終究比像素更懂得如何對抗時間。”
本屆“山魂海韻”山東大學傳統(tǒng)文化市集,以文化傳承為使命,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路徑,成功搭建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對話的平臺,在青年學子心中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華章。
“傳統(tǒng)文化市集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次文化覺醒的實踐。它以年輕化的表達激活非遺技藝,讓書法、漢服、民樂從歷史中走來,成為可觸摸的青春記憶;它搭建跨學科協(xié)作的舞臺,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文化共鳴中碰撞創(chuàng)意;它更成為當代青年學子感知中華文化的窗口,在茶香墨韻里架起文明對話的橋梁。”活動負責人之一,管理學院2023級本科生王潔說道,“這次市集讓我看到,傳統(tǒng)文化并非塵封的遺產(chǎn),而是流動的智慧。它像一粒種子,播撒的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自信的基因。未來,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推動傳統(tǒng)文化從活動走向常態(tài),從校園輻射社會,讓古老智慧在當代生活中持續(xù)煥發(fā)光彩。從過去、現(xiàn)在,再到未來,我希望它不僅是一場活動,而是一個持續(xù)生長的文化生態(tài)——讓傳統(tǒng)的種子在年輕土壤里扎根,讓更多人在參與中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
以山為魂,以海為韻,一場浸潤千年文脈的傳統(tǒng)文化盛宴雖已落幕,但文化的回響綿長不息。正如山海相依、剛?cè)岵挠篮阋庀螅@場活動播下的文化種子,終將在更多年輕人心中生長為文化自信的森林。讓我們期待,這份"山魂海韻"的精神氣質(zhì),將讓巍巍山魂與浩蕩海韻在當代校園交融共生,繼續(xù)滋養(yǎng)校園,續(xù)寫文明薪火,照亮更遠的前路。
閃電新聞記者 馬訓偉 通訊員 張益鳳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