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8日訊 3月1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健全困難群眾救助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情況。
服務類社會救助有別于傳統的現金救助,是以服務的形式對困難群眾實施救助,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更能體現社會救助的溫度。
近年來,山東省將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作為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舉措。省級層面連續三年投入3200萬元開展“情暖夕陽”項目,資助失能低保老年人入住機構或提供居家服務,惠及5.6萬失能低保老人。
同時,指導基層積極創新實踐,成功打造了青島“小桔燈”困難群眾心理救助,以及榮成“海螺姑娘”、肥城“桃仙子”分散特困人員照護等一批全國知名的服務品牌。
去年9月,省民政廳等14個部門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指導意見》,將各地成熟經驗上升為制度規范,為服務類社會救助的規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4年底,全省16個市、136個縣(市、區)已全面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有針對性地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低收入人口提供訪視照料、就醫陪護、助餐助浴、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多樣化服務,覆蓋了33.4萬人,同比增長13.2%,初步構建起了“物質+服務”的多維救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