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光強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民間有“大暑不吃苦,身體要受苦”的說法,指適當吃一些苦菊、萵苣等苦味食物,可以清熱解暑、增加食欲。
不過,我更喜歡另一層含義的“吃苦”。
自古有不少帶“苦”字的成語,比如工作作風要“埋頭苦干”、增強本領要“勤學苦練”、合作共贏要“同甘共苦”、偉大事業來自“艱苦奮斗”,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苦”的態度和感悟。
我們要敢于“自找苦吃”。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青年人要跳出“舒適圈”,積極融入社會“大課堂”,敢于吃苦、善于吃苦,要吃“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求索之苦,也要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錘煉之苦。
要大膽到基層、到一線下“苦功夫”“笨功夫”,這樣的歷練是增長才干、提升本領的重要途徑,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豐盈和飽滿。
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苦是人生常態,關鍵是要在苦中尋找樂趣,并樂此不疲地繼續前行。蘇東坡是這方面的代表,命運多舛、貶謫不斷的他遇到困難沒有一蹶不振,其曠達之作足以見得。據不完全統計,蘇東坡創作的近3000首詩詞中有344首中帶有“笑”字。
縱然有失意,我們可以選擇過得“詩意”。或許,工作的重壓會讓你感覺喘不過氣,生活的瑣碎會讓你疲憊不堪,但忙碌之余給自己按下“暫停鍵”,品一杯茶、讀一本書、聽一首歌,甚至給親朋好友“吐吐槽”、酣暢淋漓地跑一次步,享受一份寧靜后再出發,不失為一個美好的選擇。少些抱怨和牢騷,多些從容與感恩,有些快樂,是“苦”給的……
我們要相信“苦盡甘來”。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偶爾的風浪能耐你何?短暫的坎坷又有何懼?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菏澤小伙張藝瑄,平時靠望遠鏡看黑板,以688分的優異成績近日被清華大學錄取,勵志故事讓人動容。
事業遇不順,坦然去面對;情感有糾葛,別鉆“牛角尖”;生意遭挫折,請咬牙堅持……每一次跌倒都是為了更好地站起,每一次失敗都是向成功又邁進了一步,每一位追夢者的點滴努力都在向著壯闊大海奔流。我們需要做的是用辯證思維看待困難與希望,用長遠眼光分析機遇和挑戰。
苦是成長的“催化劑”,也是成功的“墊腳石”。泰戈爾說,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苦是生活給予我們的考驗,塑造了我們的堅韌品格和堅強意志。經歷苦難之后,甘甜必將悄然而至,正如久旱逢甘霖、凜冬迎暖春……
吃苦,是孤勇者的修行和超越。快樂“吃苦”,生活不會虧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