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能源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命脈。沒有綠色能源的助力,高質量發展就缺少了底色。立足長遠,著眼未來。工業大省山東從構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入手,積極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展現山東擔當,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山東打響氫能車免征高速費“第一槍”
為推進“氫進萬家”工程,鼓勵氫能車運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科技廳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對氫能車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對行駛山東高速公路安裝ETC套裝設備的氫能車輛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政策試行期2年,到期后依據執行情況適時調整。
此消息一出便引發業內紛紛點贊。中關村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業聯盟秘書長盧琛鈺向記者指出,山東上述新政對氫能行業意義重大,極大提振氫能從業者信心,成為氫能車輛降低成本、市場化規模推廣的助推器。
“氫”裝上陣,山東搶占“氫能高地”。據有關機構初步測算,山東年產氫氣260萬噸左右,居全國首位,且大部分為工業副產氫,品質好、價格低,具備大規模利用的成本優勢。今年,山東將加力推進40余個新建、續建、技改等氫能產業項目落地,總投資規模超過300億元。“十四五”期間,山東預計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每年將新增氫氣消費約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萬噸。
追“風”逐“日” 山東亮出綠色能源布局“大招”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一曲《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革命老區的秀美自然風光。
如今的沂蒙山區,增添別樣“風光”:一排排光伏板橫臥山間、熠熠生輝,一座座風機矗立山脊、迎風而立,將太陽能、風能源源不斷轉化為清潔電能。
“風”起山東半島,“綠”涌齊魯大地。從沂蒙山腹地到黃渤海之濱,從丘陵山岳到鹽堿灘涂,傳統能源大省山東追“風”逐“日”,以光伏、風電引領能源結構優化轉型,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成勢,有力助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借光生金” 乘風而起
圖: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通匯30萬千瓦漁光互補發電項目
地處山東北部的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遍布鹽堿灘涂,通匯30萬千瓦漁光互補發電項目落戶于此。蝦池之上整齊布列著光伏面板,與不遠處高聳挺拔的風力發電機遙相呼應。
圖:山東省壽光市營里鎮恒遠光伏項目
從沾化南行百余公里,濰坊壽光市營里鎮的鹽堿地上,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與蔚藍的天空相互映襯。營里鎮鎮長王剛說,鹽堿地“借光生金”變成聚寶盆,光伏項目不但減碳效果明顯,還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傳統能源大省。近年來,山東立足能耗總量偏大、能源結構偏煤的實際,堅持高點定位、通盤謀劃、先立后破,大力發展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省風電光伏裝機總量居全國第一。其中,風電裝機2591.1萬千瓦、光伏裝機5692.5萬千瓦,分別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的27.58%、60.59%;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153億千瓦時,是首個過千億千瓦時的省級電網。
一排排風機迎風轉動,一列列光伏電板向陽而生,將取之不盡的風和陽光資源就地轉化為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的“綠色動能”。
圖:華能山東公司德州丁莊水庫漂浮式光伏項目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要求。山東是我國經濟大省,也是用能大省。近年來,圍繞“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動能轉換”的核心任務,山東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當下,風光發電產業所展現出的無限好“風光”,正是山東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的一個縮影。
布局風光發電之余,山東同時聚焦核能、氫能、儲能等重點領域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
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經濟發展之路伴隨著山東新能源產業“乘風而起”。
——一個個工業項目與“綠色”牽手。作為目前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加氫站,泰山鋼鐵集團加氫母站的氣源來自于300米外的泰山鋼鐵廠。這些曾經被視為工業廢氣處理掉的焦爐煤氣,經過設備改造,如今變身為了綠色能源。該加氫母站每年可以供給氫氣750噸,能夠滿足周邊150公里范圍內的加氫需求。
圖:泰山鋼鐵集團加氫母站
——一條條鄉村振興路被“綠能”點亮。在臨沂市沂水縣諸葛鎮馬崮峪村荒山上建起的地面光伏發電基地,自并網發電以來,年發電規模達11兆瓦,年收益近1000萬元,不僅為當地村民送上了穩定增收的“陽光存折”,更照亮了鄉村振興好“錢景”。
圖:沂水諸葛鎮馬崮峪光伏發電站
——一項項創新之舉融入綠色智慧。全國首個核能“零碳”供暖城市落地海陽,海陽核電“水熱同產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運,核能綜合利用的“山東智慧”“山東方案”全國關注和借鑒。
點“氣”成“金”、借“光”生“金”、工業余熱變廢為寶,“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從生力軍向主力軍轉變,令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重、亮色更顯、成色更足。
有這樣幾組數據可以說明:
山東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提升了:全省電力總裝機居全國第二。裝機規模達到2.115億千瓦,同比增長11.57%。
圖:濰坊濱海風光儲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
山東能源結構轉型步伐加快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發電量三年實現翻番。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9395.8萬千瓦、發電量1578.5億千瓦時,均比2020年增長了一倍。
山東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了:打造全國首個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示范項目落地,創建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擁有重點風電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70余家,培育形成中車風電、金雷科技、通裕重工等風電整機及配套企業;全省集聚氫能產業鏈重點企業120余家,成為全國氫能產業鏈最完整省份之一。
產業結構向“新”而行,能源結構向“綠”轉變。身為行動派的山東,立足能源資源稟賦,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扎實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駛入“快車道”,為高質量發展鋪就綠色底色。
新型能源要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倍增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對新能源的開發、使用與普及作出重要指示和系統部署,揭示了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并擘畫了清晰藍圖。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特征比較突出,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居全國前列。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高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粗放型生產方式。而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既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必然舉措,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必須下好的先手棋。把握好轉型節奏、處理好發展與減碳的關系,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頂層出發,選準核心突破點,制定能源技術發展路線圖,持續完善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的政策機制,定能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讓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更加強勁,山東一張藍圖繪到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先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