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6日訊 海岱蘊齊魯、冠帶系中華。山東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境內考古發現的舊石器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以降文化,構成文化譜系完整、文脈傳承、高潮迭起的發展鏈條,成為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佐證。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山東不斷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延伸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軸線。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山東叩問來路、步履不停,以典籍匯千載之思,近年來出版了中華儒學經典著作集成《儒典》,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大型文獻《齊魯文庫》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讓文化種子“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立起新時代“文化泰山”。
文化的價值需要由人民來評判;文化“兩創”的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2023年,“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推介活動來到北京,向世界介紹齊魯大地郁郁乎文的深厚人文風韻、岱青海藍的壯闊山海風情、追求卓越的獨到匠心風格、和合共生的開放合作風尚。這一年,山東旅游市場全面恢復,博物館、美術館觀展人數再創新高,文化在真切可感的具體體驗中傳承著、發展著。如山東博物館的“顯眼包”、青州博物館的“狀元卷”、淄博的中國陶瓷琉璃館等,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打卡互動的熱潮,創新設計的文創產品“絲滑”融入當代生活。
與此同時,2023年,山東城市書房數量翻一番,用滿城書香見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的提升。而在鄉村,文化惠民“多點開花”。如群眾性小戲小劇創演經驗全國推廣,小戲創演讓傳統劇團有了更多“用武之地”,“群眾演給群眾看”的創演模式演出了老百姓的身邊事、釋放出老百姓的文藝天賦、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眾投去的專注目光,能夠讓傳統文化長出新的“血肉”,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山東主動找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讓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不斷延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今年,“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工作,也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不斷傳承、創新、發展著的齊魯文化,還將在中華文明綿延的脈絡上、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綻開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