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4日訊 8月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會上,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同志等介紹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有關情況。
閃電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以鎮村兩級文化陣地為重點,山東在全省開展文化建設樣板鎮村創建活動,評選10個樣板鄉鎮、20個樣板村的初評工作已經完成。在全省1822個鄉鎮(街道)、64000多個行政村(社區)基本實現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全覆蓋基礎上,上半年又對全省鎮村兩級文化中心專項治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調度,確保鎮村兩級公共文化陣地正常發揮作用。開展“鄉村書房”等鄉村文化陣地打造工作,全省新建設打造鄉村書房70多個,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陣地。
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為主題,以群眾性小戲小劇演出為重點內容,在全省廣泛組織鄉村“村晚”活動,各地舉辦“村晚”3700余場,參與群眾210多萬人次,我省11地的“村晚”被評為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點。1月26日,人民網頭版專題報道山東省“村晚”活動盛況。開展2022—2023年度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24000余場次,參與群眾550多萬人次。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加大力度,“山東公共文化云”發布資訊1.9萬條、慕課6.9萬余節、視頻資源7.6萬個,資源分發10萬余次,深受農民群眾歡迎。深入實施“鄉村題材小型文藝作品創作推廣計劃”,今年各地已經新創作鄉村題材精品小戲小劇120多件。
將鄉土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實施方案》重要內容,田野考古深入開展,高密市前冢子頭遺址考古發掘發現戰國時期禮制性質的大型夯土臺基,對研究當時遺址性質及相關歷史背景等具有重要意義。以注重對瀕危鄉村文化遺產實施搶救性保護為目的,完成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審核工作。對淄博、聊城、臨沂等市的鄉村非遺工坊建設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探索持續推動非遺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強化鄉村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以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持續開展省級紅色文化特色村的培育創建工作。
2023年,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印發《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統籌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通過把鄉村旅游與挖掘鄉村文化遺產、鄉土人文風俗等有機融合,重點支持40個旅游民宿集聚區、95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273個景區化村莊和151場鄉村好時節活動。推進“鄉村好時節”品牌建設,舉辦主題活動2000多場,形成了以品牌帶熱活動、以活動拉動消費的長效機制。
據了解,下一步,山東省將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進一步推向深入。今年下半年,把全省群眾性小戲小劇巡演、“村晚”、“鄉村好時節”等作為全省文旅系統工作重點,打造一批鄉村文化品牌活動。
加大針對基層,特別是鎮村級文化隊伍培訓和鄉土劇團打造工作力度。從2023年起,力爭3年內將鄉鎮文化站長培訓一遍,各市縣重點培訓文藝骨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鄉土劇團發展。同時舉辦鄉村旅游、非遺傳承等不同專題鄉村文旅人才隊伍培訓。
實施典型引領帶動鄉村振興舉措,評選10個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20個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村,用典型引路的方式以點帶面。同時注重培育和總結來自鄉村一線的文化發展典型,突出緊扣服務農民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可復制性的鄉村公共文化發展典型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