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9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政法委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政法機關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山東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孫成良介紹,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全省政法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論斷,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全省工作大局,著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山東連續兩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的10個省份。山東政法機關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持續加大法規制度供給,省委政法委出臺了《關于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護航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意見》,推動政法各單位創新完善執法司法制度體系,全面提升法治化服務保障能力和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省法院聯合多部門出臺《關于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在省級層面全面建立府院聯動機制;出臺20條意見,為“一帶一路”、上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省檢察院出臺保駕護航新舊動能轉換、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新時代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等10個規范性文件。省公安廳出臺服務保障重大項目12條措施,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保護。省司法廳推動出臺《關于嚴格依法辦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意見》《關于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推動出臺大數據發展促進條例、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稅收保障條例等法規規章。
持續加大法治保障力度,聚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嚴懲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各類犯罪,促進企業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今年以來,全省共批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案件747件1121人,起訴1164件2170人。聚焦知識產權保護。圍繞侵權假冒、侵犯商業秘密等行為開展重點打擊。今年以來,全省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84件177人。聚焦企業破產重整。建立破產處置府院聯動定期會商協調機制,完善破產案件財產解封及處置制度,加強破產重整和解救治力度。今年以來,全省共審結破產重整、和解案件36件,25.9%的企業案件通過重整、和解方式得到挽救。聚焦助企紓困。開展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案件專項清理,今年以來,全省法院執結拖欠賬款案件1.63萬件,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回籠資金87.87億元;與省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助力企業信用修復行動,依法依規將全省17852家企業移出失信名單。聚焦推進依法行政。在全國率先建立行政復議通報、復議決定履行監督制度。今年以來,全省共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1075件、糾錯134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億元;辦理土地類糾錯行政復議案件59件,涉及土地271畝。
持續優化法治服務水平,加強法治環境工作協調。省優化法治環境工作協調機制召開兩次專題會議,組織推動各相關部門切實把優化法治環境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政法機關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無證明之省”建設,推動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型升級。省司法廳向濟南、青島、煙臺3市和6個功能區委托下放8項省級權力事項,公布了省級13項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強化企業內部安全監管。制定出臺《警務室建設運行規范》,加強警務室警力配備。組織開展爆炸危險物品安全監管“瞪視行動”,不間斷排查整治民爆物品安全問題隱患。組織政法干警進項目、進企業,共收集企業訴求1035件,調解涉企矛盾糾紛340余起。深化數字法治系統建設應用。加大政法機關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應用力度,提高執法辦案水平。法院建成實時在線的“24小時法院”,全省20%的網上立案登記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完成,25類常見民事訴狀在網上智能生成。公安機關實現公章刻制備案全程網辦。開辟網上人才“服務專區”,實現人才戶口遷移“跨省通辦”“全省通辦”等“一站式”服務,已累計服務6.1萬人次。檢察機關構建應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四大檢察”業務領域,發現1.6萬余件類案法律監督線索,形成社會治理成果130個。優化公共法律服務。聚焦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戰略,司法行政機關組建黨員律師法律服務團隊730余支,提供法律咨詢58萬余人次。聯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成立山東省建筑業企業出省發展“網上法律服務站”,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開通山東律師惠企服務平臺,開展“千名律師進企業”公益法律服務活動。
新時代新征程,全省政法機關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扎實做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更好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上下功夫,加強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加大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二是進一步在穩預期、強信心上下功夫,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加強法律層面有效制度供給,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水平。三是進一步在激發創新活力上下功夫,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健康發展,集聚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