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6-04 18:15: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4日訊 李金領,菏澤市東明縣林業局研究員,原國有三春集林場場長,在林業部門已經工作43年。走在林場的小道上,李金領告訴閃電新聞記者,他的父親就是“老林業”,“十多歲的時候,我就經常跟著他到林場去。當時林場條件非常惡劣,鹽堿、風沙、1萬多畝地的林場,一刮風就啥也看不見。”李金領說,當地群眾都用“睜不開眼、揭不開鍋、張不開嘴”形容風沙嚴重。
來到三春林場正式參加工作后,李金領回憶,“當時我們30多個人,平均年齡也就是20多歲,不到30歲。雖然條件非常差,環境非常惡劣。但是我們受上輩人的影響,他們沒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從思想上就想著能把林業這個擔子接過來。”
當時最艱難的是樹木的成活率問題。“當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風固沙,我們通過多次考察研究,后來選定了3個樹種——中林46、72楊、69楊。”李金領介紹,這三個樹種在當地表現得非常突出。1988年的時候,這三個樹種已經試種成功。到1991年,當地的鹽堿地和風沙地有了很大改觀。
1991年以后,隨著樹木品種的引進、管理技術和造林技術的提高,林場的樹木大部分成材了,這時候生產量也上去了。“為了支援國家建設,我們爭取砍伐指標,一直到2000年,采伐量大大增加。”李金領稱,2000年左右,國家提倡生態效益,林場的職工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造一個林需要7、8年、甚至10年的時間,大面積砍伐以后,大家都很心疼,那怎么能把林子留住?怎么能發揮林子的生態效益?最后,李金領決定帶領大家搞生態旅游。
”公園的初期建設,依靠林場盈余資金的投入,以及省級、中央級項目的支持,還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李金領邊走邊介紹,“2008年,我們通過了省級森林公園的驗收;2017年,我們又通過了國家級濕地公園的驗收。”
走到林場的核心區,也就是初步建成的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林蔭道上,游客們忙著用手機打卡拍照。目前,公園的總體面積達3240余畝,樹木的品種達240余種,被列為“菏澤市鄉土樹種種子資源保護庫”。
“目前,我們全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門票收入達600余萬。”李金領稱,游客量的增加也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鄉親們搞起了農家樂、果品采摘,享受到了生態的紅利。“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林業發展,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綠水青山的守護者,讓愛綠護綠世代傳承。”
閃電新聞記者 劉少君 趙浩天 東明臺 董志超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