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3日訊 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展購電交易仿真試點,搭建“慧買電”服務平臺,利用價格杠桿引導企業多用綠電,實現降本增效。
在濟南市章丘區,一家企業正在趕制一批發往德國的風電齒輪,7臺熱處理設備高負荷運行,一小時就需要用電1千多度。當地供電公司發現了這種情況后,建議企業把熱處理工序放在中午進行。
國網濟南市章丘區供電公司市場及大客戶服務班班長曹林林說:“只要你們生產能夠避開下午4點到7點這個時段,這樣算下來你們每個月就能節省一萬多塊錢。”
能夠這樣精確地計算電費,是因為山東搭建了一個購電交易仿真平臺——“慧買電”。目前,山東新能源發電裝機超6800萬千瓦,但光伏和風電的發電高峰期分別是中午和夜晚,正是電力需求最弱的時段,綠電的消納成了難題。依托“慧買電”平臺,煙臺萊陽、淄博周村等地的供電部門積極引導企業提高生產中的綠電量。
淄博大亞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振峰說:“我們把生產時間精確到小時,優化調整班次,盡量多用些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電力,這個時候的電價也相對低一些。”
傳統的峰谷電價是以白天黑夜大致劃分的,而“慧買電”能夠動態顯示每一個小時的電價變化,對企業的生產運行影響較小。
國網淄博供電公司營銷部電費電價管理專工孟鵬說:“就是延后一個小時,那這一段的負荷在平段電價進行計算,那咱這個企業的用電成本會更低。”
隨著工業經濟穩步向好,一季度,山東工業用電量超13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1%,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達267億千瓦時,山東105家中小企業通過“慧買電”節省電費超300萬元。
國網山東營銷服務中心電費核算業務部副主任張海靜說:“充分利用價格指揮棒的作用,通過發揮用戶側可調節負荷資源的作用,很好地銜接了電力的供需平衡,促進新能源消納,助力了‘雙碳’目標的實現。”